首页 理论教育程颐涪州传易学-《伊川易传》:宋代理学巨著

程颐涪州传易学-《伊川易传》:宋代理学巨著

【摘要】:理学十分重视对《周易》的研究,而在宋代众多的《易》学研究成果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程颐在涪州完成的《伊川易传》。程颐的到来,使涪陵不仅成为易学文化最重要的传播地之一,也成为了程朱理学重要的发祥地。在编管期间,程颐来到涪陵北山山腰间隐居修学,在北岩凿洞内点注《易经》,并于宋哲宗元符二年著成《程氏易传》四卷,又称《伊川易传》《周易程氏传》。

程颐世称伊川先生,与胞弟程颢合称二程,是宋代理学重要的奠基人,其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上承周敦颐张载,下启朱熹陆九渊

理学十分重视对《周易》的研究,而在宋代众多的《易》学研究成果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程颐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完成的《伊川易传》。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十一月,程颐因新、旧党争编管(指官员获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涪州。

程颐的到来,使涪陵不仅成为易学文化最重要的传播地之一,也成为了程朱理学重要的发祥地。在编管期间,程颐来到涪陵北山山腰间隐居修学,在北岩凿洞(后世称为点易洞)内点注《易经》,并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著成《程氏易传》四卷,又称《伊川易传》《周易程氏传》。(www.chuimin.cn)

作为涪州五贤[程颐、黄庭坚、尹焞(tūn)、谯定、公式渊]之首的程颐,虽已年过六旬,仍在北岩普净禅院开设学院,以培育人才、传播理学为己任,极大地推动了巴渝地区尤其是涪陵地区文化学术的发展。

黄庭坚曾在北岩与程颐探讨学问,并为程颐讲学地题名“钩深堂”,以赞其行。宋文宗绍兴五年(1135年),涪州太守李赡在钩深堂建伊川先生祠堂。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在涪州太守范仲武主持下,大事整修钩深堂,并建致远亭、碧云亭和四贤楼、三仙楼。嘉定十年(1217年),钩深堂被扩建为北岩书院。清乾隆九年(1744年),北岩书院更名为钩深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钩深书院改办为涪州官立师范中学堂。北岩办学持续了数百年,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今天的长江师范学院、涪陵中学、涪陵五中等多所学校,皆承其惠。

宋·朱熹《北岩题壁》:“眇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