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峡地貌:川东平行岭谷、盆地边缘山地和川鄂山地

三峡地貌:川东平行岭谷、盆地边缘山地和川鄂山地

【摘要】:三峡地区的地形以重庆奉节为界,分作东西两段。上述两个地段的复杂地貌又可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鄂山地三大地形区域。川东平行岭谷包括三种地貌。该山地位于盆地边缘,由西向东呈向北突出的弧形,为渝、鄂、川、陕四省市的界山。川鄂山地为三峡峡区的所在地,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第二地形阶梯向第三地形阶梯下降的过渡区,全长约192公里。长江穿行其间横切巫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地区的地形以重庆奉节为界,分作东西两段。东段自奉节至宜昌,包括巫山、巫溪、巴东、秭归及兴山等地面,长约160公里,主要为古代碳酸盐类岩石所构成的褶皱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西段则从奉节至重庆巴南,包括云阳、万州、丰都、涪陵、武隆、长寿诸区、县,并旁及开县等地面,长约440公里,主要为由中生代内陆湖相沉积所构成的丘陵地带,海拔高度为400~500米。

上述两个地段的复杂地貌又可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鄂山地三大地形区域。

川东平行岭谷包括三种地貌。第一种,位于方斗山和华蓥山之间的重庆至达州市的平行岭谷。主要由20余条东北向平行排列的隔挡式褶皱低山构成,伸展至300公里以上,海拔多为600~1000米。第二种,位于涪陵至万州间的低山与丘陵。海拔为300~1000米,以低山为主,丘陵次之,仅在山间槽谷或盆地中出现少数平原。第三种,位于云阳与开县一带的低中山与低山。分布在大巴山东段之南和万县至奉节顺长江以北的地面,海拔为300~1400米,以低中山为主,其次为低山,丘陵与平原很少,大都分布于河流两侧,是川东农地的主要分布区。(www.chuimin.cn)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包括两种地貌。第一种,大巴山中山地形。该山地位于盆地边缘,由西向东呈向北突出的弧形,为渝、鄂、川、陕四省市的界山。这些山地西起嘉陵江河谷,东至巫溪县,绵延川陕鄂省界500余公里,并由西向东渐次升高,出现不少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高峰,然后,又由东而南,层层下降。山岭海拔则由2000~2400米逐次降至1000~1400米,由于受侵蚀基准的影响,这些山岭大都成不对称山体,北坡一般平缓。但在渝东北境内,特别是大宁河一带,因河流剧烈下切,造成坡陡谷深,其相对高度有时竟可达2000米左右,导致沿河阶地分布零星而狭窄。第二种,巫山大娄山中山地形。这些中山山体虽然幅度不大,但较大巴山低缓,山岭海拔多为1000~2000米,呈东北向条状排列,有七岳山及南部的金佛山、石柱山等,海拔虽达2250米,但顶部都较平坦,尤其在川鄂边境一带,因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夷平面生成,故构成山原地貌景观。

川鄂山地。川鄂山地为三峡峡区的所在地,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第二地形阶梯向第三地形阶梯下降的过渡区,全长约192公里。长江穿行其间横切巫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