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三维”交互式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以来,我们在点滴进步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炼特色,“一轴三维”交互式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基本做法逐渐得到上级认可。“一轴三维”交互式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以来,学校实现了真正把课外活动和晚自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玩耍中获得知识技能,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业成绩明显提升,思想道德合格率达到100%。......
2023-11-07
1.“三位一体”实施策略
(1)全员培训——实施“基础培训班”计划。创设必要条件,以甘州区培训基地为依托,遴选音体美专家各20名担任主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实践研修等多种方式,开展以基础能力为主的实践性培训。每年组织500名(四个班级)中青年教师跨学科参加音体美选修培训,每年从学员当中推荐优秀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层次的专业化培训。通过3年时间,2000名教师掌握了基本的音体美实践技能,培养了300名种子教师,使这些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2)能力提升——实施“能力提升班”计划。以甘州区培训基地为依托,采取集中研修、实践研修等多种方式,开展能力提升实践性培训。基地每年组织100名音体美骨干专业教师参加音体美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两个班级)。如,音乐学会建立教师乐队班、教师合唱队、舞蹈队,美术成立书法班和国画班,体育成立太极拳、武术等专业提升班。每年从学员当中推荐30名优秀教师采用“送出去”等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培训,打造甘州区音体美学科名师。通过3年时间,300名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较好的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逐步建立了主动参与、高效开放、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甘州区音体美教师常态化培训体系,形成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音体美教师研修模式。力争到2016年,全区100%的农村中小学具有一定数量的音体美教师,基本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3)岗位练兵——音体美教师岗位大练兵主题活动项目。按照促进教师师德水平,促进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培训质量,促进培训效果的要求,从2014年至2018年,同时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岗位练兵计划。以学会为依托,每年组织音体美教师参加能力展示活动和助教活动。遴选的100名学科导师开展“1+2”助力活动,即一名学科骨干包一或两个乡镇中心学校,助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帮助丰富农村校园师生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团队,武术团队,球类、艺术体操等社团活动。通过导师的引领,使“种子”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在乡村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使乡村学生接受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
2.分步实施策略
(1)立足实际,实时启动。根据区域实情,主要从政策扶持、经费支持、场地保证、人员落实着手,调查研究,提供菜单,分层实施,注重实践。
从2013年筹划开始,积极成立音乐、体育、美术学科课程研究会。积极构建“行政+学会+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从2013年9月开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善实施策略,逐步构建甘州区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基于问题导向,进行逆向研究。一方面从本源出发,深入了解研究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设中,音体美教师需必备哪些专业素养和能力?国家对小学音体美课程设置内容上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国家的课程标准是什么?音体美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什么?小学音体美课程资源有哪些?国家层面上要哪些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基于甘州区本土实际,在开设特色化的校园课程中了解基层学校还有哪些需求?学生有哪些需求?开设艺术社团有哪些需求?教师自身发展还有哪些需求?培养这些能力需要多长时间?从这些需求和标准出发才能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经多方论证:一是课程内容设置上,主要是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成长需求。二是课时保证上,每周集中培训4课时,寒暑假集中培训80课时,同时配合教师自修和岗位练兵,不少于240课时。这就从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上有了一个很好的界定。
协同管理,科学评价,岗位练兵,实践提升。通过协同管理提高质量。教育局制定下发管理办法,教研室统筹协调,提供全方位服务;学会同基地协调负责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基地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以科学的评价提升质量。按照阶段检测、集中展示、专业考察的三种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在实践中提伸质量。除了集中培训外,学员跟岗学习,导师“线上”指导,在实践中巩固、提升。参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课堂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培训至少都能胜任小学音体美其中一门课的教学任务,实现了青年教师“一专多能”的突破,有效化解了区域性教师结构短缺的矛盾。
(2)大开绿灯,合力推动。坚持“四个优先”(决策优先执行,困难优先解决,经费优先落实,专家优先配备),确保“四项工作落实”(组织机构、人员、场地落实,工作时间落实,经费落实,设施设备落实)敞开绿灯,破解难题,合力推进。
(3)自主选“单”,加强课程领导。课程设置采用分班实施的办法,开展分层教学。按“满足需要,技能提升,分层设计”的要求,精心设计课程,突出了选择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突出选择性。课程设置做到三个提前:模块提前安排,主题提前确定,课程提前公布。按照调研、研发、实践“三步走”方略,音体美学科主讲教师先后开发舞蹈、素描、篮球等20多种技能课程和师德报告,以及开发了才艺展示、拓展训练等实践课程,供学员选择学习。二是突出针对性。为推进武术和足球进校园活动,体育学会开设了足球和武术提高班;为让乐器进农村课堂,丰富大课间活动,音乐学会精心设置了葫芦丝、锅庄舞等课程;为普及书法课,书法学会设置了临帖、研帖等研修课程;为提升音乐专业教师的能力,在高研班设置了器乐课程、合唱课程,成立教师乐队和合唱团。三是突出实效性。为缓解培训压力,培养学员团队意识,利用张掖市甘州区青少年实践基地的优势,设置室外拓展训练课程,开展一日拓展训练。低重心、多层次的课程,为学员学习提供了保障。
(4)因地制宜,全面提升质量。在专业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采取“基地学校考察推荐,学会审核上报,教育局审核决定”的方式。
3.制度保障策略
甘州区立足实际,着眼教师发展,积极作为,主动转变方式,高层次设计,低重心运作,全面启动“4+1”教师培训行动计划,培训工作实现了“七大变脸”,扎实推进。
4.效果及成果应用(www.chuimin.cn)
(1)音体美专业教师的短缺问题得到缓解。2015年首期培训527名学员,2016年培训学员482名,2017年培训学员523名,2018年第四期学员正在开展学习。
(2)构建了新型教师培训模式。甘州区创建“行政+学会+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使教研室、学会、基地学校三方建立了合作互补关系,打破了旧的、封闭的、单一的行政化培养模式,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填补了县区教师无培训基地的空白。
(3)建立了区域美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面向需求。为适应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培训采用分班实施的办法开展分层教学。按“满足需要、技能提升、分层设计”的要求,精心设计课程,突出了选择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低重心、多层次的课程,为学员学习提供了保障。
(4)构建“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模式。培训中,有80%的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是从零开始学习的,通过一年培训,教师均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走向了“一专多能型”的专业成长道路。
(5)形成了青年教师美育素养提升的策略和方法。经过了4年多的实践,甘州区已经形成了系列提升青年教师美育素养的策略和方法,从制度建设到课程开发,从集中研训到岗位练兵,依托“名优教师走下去”“农村教师走出来”“网络研修连起来”三条主线,形成了青年教师美育素养提升的“行政+学会+基地”的教师培养培训的策略和方法。
(6)构建了县域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依托甘州区青年教师美育素养提升工程,解决了区域音体美教师不足的普遍问题,促进青年教师具有“一专多能”的发展转变,对提升校园美育工作,尤其是为丰富校园文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5.成果创新点
(1)学术研究路径的创新。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策略,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青年教师美育素养提升的实施方略与有效路径。开发区域青年教师美育教师培训课程与课程标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
(2)学术观点的创新。基于问题导向下的实践策略理论,能有效化解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和促进青年教师“一专多能”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体系。
(3)研究方法的创新。以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突出在实践创新中带动行为创新。积极探索立足于县区内的短频率、快节奏的教师培训实践与研究,形成区域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4)教师专业成长的创新。通过计划的实施,利用3年时间,培养学科骨干300名,完成对2000名青年教师进行音体美美育素养的培训培养。建成完善的县区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县区级青年教师美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建设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美育师资队伍。
(5)课题实用价值上的创新。立足于县区实际,以提升青年教师美育素养的有效实施途径的探索积极尝试走教师特色培训之路,积极探索化解教师结构性不足的方法,进一步解决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为区域教师培训提供成功的范例。
(6)制度创新。一是变行政领导为学术领导。二是变扁平管理为一体化联合管理。三是变单位人为系统人。四是变优质校、园为研训基地校。五是变单一评价模式为多元评价模式。
有关甘肃教育好经验(2018)的文章
“一轴三维”交互式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以来,我们在点滴进步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炼特色,“一轴三维”交互式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基本做法逐渐得到上级认可。“一轴三维”交互式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以来,学校实现了真正把课外活动和晚自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玩耍中获得知识技能,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业成绩明显提升,思想道德合格率达到100%。......
2023-11-07
“馨德教育”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包括“3336”馨德教育、“馨德大阅读”“快乐足球”“校园电视台”四个方面。一是“3336”馨德教育润“心”。每周日下午学生到校后,全体师生齐聚学校道德讲堂,由值周教师和班内推荐的学生,按照馨德教育教案设计,开展“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水、节电、节粮,国情、县情、校情,诚、善、法、书、美、健”等正三观、树形象的修身教育。二是“馨德大阅读”修身。......
2023-11-07
“订单式”教研与传统教研相比较是基于学校、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活动,其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具体操作流程是:1.按需下单,提报问题学校和教师梳理、提报教育教学中亟待帮助解决的问题,填写《高台县教研室“订单式”教研问题提报单》,上报教研室。学校根据教研室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办法加以创造性落实,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改革质量,并对该次“订单式”教研活动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2023-11-07
“星光月动”是学生才智培育的展示平台。“一月一动”(展评),包括“才艺培育”和“四项大赛”两个方面。每月月末,“星光月动”活动日,学校利用半天时间集中开展“星光月动”才智展评活动,对一个月以来学生在花样足球、舞美空竹、毽子舞、二胡电子琴混搭等体艺特长方面的训练成果进行检测,让师生在运动中释放生命活力,培育豁达心态,锻造高尚人格,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才智星”奖章。......
2023-11-07
“一轴三维”交互式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以来,学生“会玩、好学、善交、心美”等核心素养落到了实处,“星光月动”“九点论坛”“馨德教育”等特色德育课程设置日臻科学合理,教育力量日渐增强,做到了核心素养培育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做到了教师教育专长与网络优质资源融通互补,做到了专业教师与社会教育力量有机结合。“馨德大阅读”在学校无门图书室、图书漂流长廊、爱心书屋开展。......
2023-11-07
2018年4月,在酒泉师范附属小学与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学校教学联盟开展的“感谢有你”手拉手校际交流活动中,课题组选派成员全程参与了为期一周的活动,形成这篇文章。......
2023-11-07
建立了联片教研活动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开展联片教研情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年度责任考核、学校规范管理检查、校本教研示范校创建的工作指标内,确保联片教研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凉州区教育局先后2次被省教育部门评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获得“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集体”。......
2023-11-07
(二)治理与开发甘肃的经验和教训同治八年春,左宗棠记述初到甘肃的状况是:“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孑遗。平、庆、泾、固之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但经过十数年的治理与开发,甘肃自东向西,均已呈露出复兴的迹象。1.左宗棠治理与开发甘肃的经验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甘肃的实际情况,汲取各方面的治理与开发经验。......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