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甘肃教育整合资源,科学定位

甘肃教育整合资源,科学定位

【摘要】:全区共有学生11万多人,教师9000多名。随着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全区各学校划分为1个高中联片组、1个职教联片组、2个幼教联片组、4个区直小学联片组、2个城区初中联片组、13个农村中小学联片组。各联片教研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活动,通过专题研讨、示范课观摩、案例研讨、问题会诊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联片教研是根据地理位置、学校现状、管理水平、教研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按片划分教研区域,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校优势,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多层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实现教研制度创新的一种形式。扎实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能够更好地打破校际壁垒、学科壁垒,对加强校际教研交流与合作,破解传统教研瓶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对教育来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立教育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凉州区现有中小学231所,其中城区学校32所,农村学校199所(包含68所小规模教学点)。全区共有学生11万多人,教师9000多名。针对中小学分布面广,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教研实力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我们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开展区域联片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目的在于打破校际壁垒、学科壁垒,加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教科研合作与交流,形成校本教研以校为单位的“小校本”向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多所学校“大校本”教研联动转化,实现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互动共享,通过名校、强校带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偏远山区学校共同发展。在实施联片教研之初,我们将联片教研活动定位于:实施典型引路、整体联动、重点创新、全面推广的校本研究策略,构建城乡互动、联片合作、主题研究、整体提升的校际联片教研模式,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www.chuimin.cn)

2006年12月,凉州区教育局出台《关于在全区开展联片教科研活动的安排意见》,自成立全区“中小学联片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小学联片教研工作指导小组”起,我区就开始了联片教研科研工作的探索实践。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从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出发,把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划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区直小学组、农村小学组和幼教组,再根据学校地域分布情况将学校在组内分片,以片为主开展联片教科研活动。随着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全区各学校划分为1个高中联片组、1个职教联片组、2个幼教联片组、4个区直小学联片组、2个城区初中联片组、13个农村中小学联片组。各联片教研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活动,通过专题研讨、示范课观摩、案例研讨、问题会诊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