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舞蹈美学来说,就要把舞蹈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对象,由此带来的舞蹈审美的特殊性必然就会给舞蹈美学研究带来很大的影响。舞蹈演员既是构成舞蹈的材质,又是舞蹈的二度创作者,对审美活动的复杂度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舞蹈艺术的审美活动即时性很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流动的,不可重复的。这种“动”是舞蹈的灵魂,只有“动”才能延续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中一维指向的永恒。......
2023-11-06
作为一个舞蹈学生,不论是中专生或是大学生,不论是古典舞或是民间舞都应该以文化为出发点,到宽泛的文化、深厚的文化、灵活的文化中去,做一个有根基的舞者,因为“只有脚踩文化,才能头顶艺术”。
当今的大学教育中,开设了很多理论课程,像《中国舞蹈史》《中国民俗史》《舞蹈教育学》《舞蹈概论》《舞蹈形态学》……名目繁多、收获甚小,学习的意义不是学过什么,而是学到了什么。笔者调查,在受过几年大学舞蹈教育后,学生只记得几个课程名称,而其他的可以说是知道不多,这是舞蹈毕业生的通病,是我教育出了问题,还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学习这些知识?我想,这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把要学习的东西理清。
今天的舞蹈大学生基本上是小学未读完就来到艺校或者舞校,经过四五年的学习直接考入大学,正所谓“自幼学舞,一日出师”[2],又加上一个没有读几年书的小孩正值青春年少爱玩的年龄,与书本相比,跳动和流汗要更受欢迎些,所以,大都“弃文从舞”,从思想上和文化划清了界限,反正我就是跳舞的,只要跳好舞,练好功我就可以上大学、当演员,有的还不乏当明星。教育对文化的忽视是文化教育的根源所在,导致大学的文化考试只需200分,可悲可叹。当学生们凭借一身舞艺来到大学,也根本没有能力去续接大学文化课,以前形成的习惯也默默地影响着今后的生活,可以想象那些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来说,看到了这些《教育学》《舞蹈学》自然会避而远之,先不说学生,单看这些带有学究性的词语,也知道没有个十年八年是吃不透的。
(一)基础知识
人文教育,以文、史、哲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文的学习在今天的舞蹈本科教育中都有涉及,但不是很全面,具体出现的有《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西方文学》《写作》《文学鉴赏》等课程。因为自身专业方向的关系各有所喜好和侧重,比如说中国古典舞专业会对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感兴趣,芭蕾舞专业可能会喜欢外国文学,终其一点,都要对《大学语文》《写作》《文学鉴赏》这些基础课程有所体悟。“史”的学习与“文”相近,对《中国古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史》都要有所了解,另外,还延伸出《中国舞蹈史》《西方舞蹈史》《中西戏剧发展史》等。“哲”的学习比较复杂,除了含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必修课程外,还要熟悉《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审美文化史》等国学知识点,然后才能与“文”“史”融会贯通,驾驭“舞蹈”。这是学习舞蹈的基本文化素质,是大学舞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
当然,不是让学生在几年内把上面所有的课程和学科都吃下来,而且别有一番研究和造诣,那是不可能的,仅这些中国古代文学一项就有多少位先辈耗其一生来研究解读,更何况所列出这些层次是让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比较科学、比较系统的环境中提升自己,即有“点”(舞蹈)的专项研究,又有“面”(文化)的洞察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真正的舞蹈人才,才会达到办学目的,所以,在大学的课程中应该有参考、有选择地对“人文”方面加强力度,而不是畏首畏尾,安于现状。
素质教育看似没有具体的指向,也没有具体的培养计划,而在这些年的教育中有所突显,应该得到重视。在前些年的一次校长论坛中,北京大学校长曾指出学生的三大任务是学问(做学问)、做人(道德修养)和贡献社会的能力,可以看出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耶鲁大学校长也指出学生应当有挑战、敢提问,并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方式,从中得出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建设。
当代舞蹈教育家、理论家孙颖曾指出,今天的舞蹈本科教育要摆脱旧有的观念和程式,舞蹈大学生应当具有独立的思辨性,对舞蹈要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从文化出发,体现出舞蹈的文化价值,这样才能与中专的教育拉开差距。
可以看出,舞蹈本科教育应当开发和培养学生钻研精神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加之道德情操熏陶才是今天大学生的风采。
1.选修课(www.chuimin.cn)
学生应该在专业课完成的前提下,多选一些邻近专业和交叉学科的课程,比如戏剧、生物力学、舞蹈市场等。
2.讲座
如今的大学校园内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讲座就是其一。学生在单看讲座这一主题时,会发现与自己的主干学科没有直接联系,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这其中的资源,很多综合性的文化讲座是包罗多个学科,又往往会对当今的文化形式和走向给予一定的分析,是学生在思考、思辨所学知识的一个宝库,北京大学做得尤为突出,每年的讲座涵盖众多各类学科,专家教授也遍及全世界。北京大学学生们的校园流行语都是“课可以不去上,讲座不能不去听”,可见“讲座”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大学和院校应当予以重视,应该说今天的教育是一个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多声部齐发展。
3.实践与交流
今天的舞台是一个共享的公开的舞台,忌讳“闭门造车”,这点也不同于几十年前,舞蹈学生需要一些采风活动和实践机会。采风就是采集知识,在艺术的众多门类中,舞蹈采风的建设往往没能得到重视,不能够像美术专业一样拥有“写生”这一条件,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应该设身处地地进行“田野考察”,这对艺术创作和灵感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时下,中国舞蹈教育以中国舞居主体,多从事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间舞的专业性教学,在大学的四年教育中,也不能走出教室,对学生的学习多有一些限制,不能设身处地进行田野考察和实地感受,即便动作可以标准地完成,也不能表现出那种特有的情绪和气质,这点现在也只能在少数院校的部分教师队伍中得以满足。前些年以北京舞蹈学院为首带师生深入新疆、云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做田野调查,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研活动。即便其他学校没有这样的待遇和那样的条件,但也可以就地取材,在较近的地方找民俗,接地气,或是请外面的专家或艺人来学校表演,应该学习北京舞蹈学院的举措。采风之外,还有实践,具体体现在舞台实践。课堂教学是以训练为主旨的,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得到很多锻炼,但也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给他们实践,可以参与一些演出,有学院的一些文艺活动、社会的公益演出以及业内组织的一些比赛都能够帮助学生表演,起到一个互补的作用,这很重要,要想使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演员,这就是途径,这就是方法,无须他路。当然,这里要区别开各种“商演”,学校以实践的名义让学生为自己赚钱,应予以监管。
(二)放射性知识
这是针对相对独立、局限的专业基础知识而言,应该多重视交叉性学科,带有发散性的眼光,“以舞为主,博采众长”,不能拘束,不能孤立。
这一类的学习往往不是来自于课堂,因为它的知识结构发散而且庞杂,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往往没有什么兴趣,不能够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实为辛苦。也不难发现,今天的文化大家、知名学者都是以此为长,他们的知识特性往往是突破“自我专业”,杂融“多家之长”,只有这样才能有一定的高度,才能把握其精神价值所在。再拿孙颖做例子,常人赞叹孙老师的学问,会为他的艺术高度所敬仰,殊不知,孙颖在他的舞蹈历程中付出的是什么。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创立者,除了舞蹈史料的现有遗存以外,还学贯古今,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像顺藤察蔓一样,找历史、找哲学、找审美、找民俗等等,还考察音乐、建筑、工艺、书法、文学等等,真正做到站在文化上而舞,辨别历史真伪,体现传统精神内敛的大家,要想做出成绩,只有这样俯下身子来一点一点做起。
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不可能一下就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就其学习方法和指导思想必须确立,这是原则问题,摆脱旧有的学舞蹈只跳舞不学习的陋习。
对于中国舞蹈的学习必须站在中国文化的母体上对待,然后联系性地杂融百家之所长,对于舞蹈的学习不能只就舞蹈论舞蹈,在舞蹈的发展中必然与其他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给,应该对于相关领域给予重视。随着舞蹈学科的科学性进程,也逐渐有了更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比如说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物力学、舞蹈概论、舞蹈人物速写、舞蹈形态学以及各种审美、思想上的研究及史料文献,舞蹈本科生在校期间应该设立以上若干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给予支撑,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对疑难点以及学科命题充分分析和整理,向研究型人才有所倾斜和兼顾。
有关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的文章
对于舞蹈美学来说,就要把舞蹈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对象,由此带来的舞蹈审美的特殊性必然就会给舞蹈美学研究带来很大的影响。舞蹈演员既是构成舞蹈的材质,又是舞蹈的二度创作者,对审美活动的复杂度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舞蹈艺术的审美活动即时性很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流动的,不可重复的。这种“动”是舞蹈的灵魂,只有“动”才能延续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中一维指向的永恒。......
2023-11-06
在这个基础上,现当代民族民间舞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又具备了自己的审美特征。从广场到课堂,最终上到舞台,“情”始终是民族民间舞最重要的审美取向。舞蹈作品不仅仅是被观众进行审美处理,在形成的过程中演员和编导也会进行审美取向的处理。......
2023-11-06
如何将上述美学学科与舞蹈艺术两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大的方向。如前所述,舞蹈美学就像沟通美学与舞蹈之间的桥梁,从学科分级来看,美学在“上”,而舞蹈在“下”。舞蹈美学对“上”的功能是学科分支对上级学科而言,美学是哲学的分支,而舞蹈美学又是美学的分支。审美哲学是最高、最核心的分支,对审美活动进行哲学的、形而上的思考。而审美设计学则是以上各个研究在应用领域的延伸。......
2023-11-06
至此,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概念较为宽泛,在中国教育界首先开始实施的就是艺术教育。舞蹈以其独有的艺术特性开始进入课堂,成为素质教育进程中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应值得注意的是,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对专业舞蹈教育的一种技能教育的重复,它的课程应是独立的、有其训练目的的。......
2023-11-06
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唯一的途径是接受艺术教育,其中校园舞蹈是当然不可少的。它们整合在一起才能构建起校园舞蹈学的大厦,校园舞蹈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走科学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舞蹈艺术健康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校园舞蹈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缺少师资,硬件设备较差,课程设置不科学,招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理念和管理还有待于研究和发展。......
2023-11-06
在中国舞蹈理论与实践的先驱人物——吴晓邦的倡导下,中国舞蹈家协会于1981年正式成立了“舞蹈美学研究会”。事实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舞蹈美学均卡在了这个瓶颈之中,需要我们继续潜心研究,期待日后有所突。......
2023-11-06
在中国,尽管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美学学科,但在历史长河中也积淀下深厚的美学传统。有些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先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舞蹈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将舞蹈美学的建设“推”上日程,这是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觉。当然,除了这两方面外,音乐、美术、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建设经验也是我们要积极借鉴的。......
2023-11-06
问题的表述方式由否定式悄然转换为肯定式,这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舞蹈美学问题域基线的去蔽与敞开。这是中国舞蹈美学体系性著作的明确结论,也是现代世界范围内舞蹈美学思考所走的路子。舞蹈美学的整体发展方向、对象选择、方法选择、框架搭建等大问题均应从这一定位出发,以获得其理论上的统一性,因而它构成了舞蹈美学问题域的另一条基线。......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