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以其独特的形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因此,重视美育,正确地将美育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2023-11-06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中国舞蹈学范围内,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也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学习的变革”,需要实现其在素质教育统领下的“创新性学习”。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履。对于古典舞学科的体系建设,这个重要的举措是关于“英才教育”的思考—从单一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的过渡。20世纪60年代前后较多地关注中国民族舞蹈独特的技术技能,80年代以来是更加深入到中国民族舞蹈独特的审美意蕴。关于“英才教育”的思考是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挺进,是对培养中国民族舞蹈优秀舞者“综合素质”的思考。中国古典舞学科体系建立在多元化探索之中,高金荣、贺燕云、史敏的“敦煌舞派”和孙颖的“汉唐舞派”都体现出对李正一、唐满城的“身韵舞派”的丰富与发展。虽然取向有别,但都着眼于中国当代民族舞蹈文化的建构,都是在对民族时代精神的有效传达中使传统的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的引领下,根据前文平心教授提出的关于学科的概念首先与人和事有关的观点,笔者将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问题分为人才的培养、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和科研工作三个方面。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孙颖对现行的艺术教育中的舞蹈表演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质疑。他不仅要求表演人才应寻求超越风格的能力训练,以使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且要求表演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文化思维能力,能思考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技术和艺术的区别。由此看来,当前的舞蹈教育要从过去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外在形式上,逐渐过渡到注重舞蹈表演人才对文化的学习与提高方面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舞者。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观念大讨论”正在深化,正在考虑面向21世纪的舞蹈人才培养问题。同时已经把人才应具有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加以思考。也可以说,舞蹈人才培养也应放在舞蹈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来审视。
(二)创新教育与中国古典舞的创作问题
舞蹈训练、舞台艺术实践、舞蹈科学理论这三方面对于舞蹈学科体系的建设来说缺一不可。南开大学院张子程指出,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需要注重的内容包括古典审美文化的萃取、艺术价值取向、古典审美要素的整合、审美框架的把握、舞蹈艺术规律的探寻、审美兴趣的有效表达与传递、古典艺术韵味的提炼、审美时空的现代性扩展。
对神韵、精神内涵的领悟,对民族文化符号的恰当应用等等,从理论高度提出了古典舞创作的几个方面,为今后古典舞的体系建设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从20世纪50年代至新时期的我国古典舞发展规律上看,古典舞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复兴、仿古、创新的发展过程。无论何种创作态度、方法,艺术上的继承与创新永远是舞蹈创作不可回避的矛盾。古典舞创作对传统的继承的关键不只是舞蹈外在形象的“似”与“不似”,而是要挖掘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不能完全忽略“形”进行创造性地继承,这应是古典舞的创作原则。对剧目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出,始终遵循的理念是不断地在对传统的动态继承中发展,不断用扬弃的眼光对传统进行转换,并在不断兼容并包和汲取精华的历史进程中,依靠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将其理论丰富和完善,确立完善中国古典舞自身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舞的剧目也将随之朝着具有时代审美特质的艺术高峰不断前进。(www.chuimin.cn)
(三)创新教育与科研工作
创新不是意味着舍本逐末,有了继承才能够创新,无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研究传统才能做到继承和创新。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吸收。通过发掘和整理来丰富当今古典舞的教学、表演和创作等方面,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统一。科研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的重点。
在传承中提炼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质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历史文化中散见的舞蹈典籍的文字描述和绘画雕塑等各种舞蹈的形象记载;另一个是中国古典舞蹈自我传承而形成的戏曲舞蹈艺术,以及蕴涵了中国传统运动方式的武术等身体文化。前者对我们理解整个中国古典舞蹈历史发展的审美演变和特征极为重要,并且也提供了一种可能去发展和建立有着“复古”舞蹈形态特征的古典舞蹈。敦煌舞派和汉唐舞派的实践正是由此出发。而后者是历史形成的我们所能直接传承的相对完整和客观的舞蹈样式和身体文化。当代中国古典舞最主要的审美根源也来源于此。关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工作不是由一两代人来完成的,而是要不断地做下去,只要这个学科存在,理论的论证与支撑就要一直研究下去。
李正一指出:中国传统的资源是一个太大的宝库,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古迹和史论研究的成果不断地发展,这使我们看到了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积累了多少资源,同时也看到戏曲一这一活的形象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从传统审美理论、技法到舞台的表演经验。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不管是书画、文学还是诗歌、音乐,无论是在提高对传统的认识和发展传统的经验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广阔天地。为此,我们要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第一,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第二,把研究工作、教学改革和科学实验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稳定提高核心事业。第三,在人才培养上多培养事业接班人。由此看来,李正一的观点确实是符合当前古典舞发展的需要,为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有关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的文章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以其独特的形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因此,重视美育,正确地将美育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2023-11-06
审美教育是对受教对象进行美的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灵魂。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从事的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怎样还谈美育?因此,我们更需要通过美的教育来提升舞者的艺术境界,从而提升舞蹈群体的社会尊严。这句话虽说是针对普通高校说的,却精辟地说出了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差别与关系。舞蹈教育必须加强美学教育,它不仅能提升每个舞者自身的人格修养、艺术境界,还能完善舞者的理论修养、完善舞者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
2023-11-06
应该说,中国现代舞蹈教育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然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舞蹈人才不同层次、类型的定位、规格以及培养目标不甚明确,由此带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的雷同,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类型人才之间,在专业能力方面的差异不甚明显。......
2023-11-06
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新型考试模式是与素质教育新模式相适宜的考试模式。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指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模式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应侧重于如下方面。素质教育强调推进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使教育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要求,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并要不断根据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教育的创造性。......
2023-11-06
舞蹈美学体系研究的原则主要有:其一,美学理论与舞蹈实践的统一。在研究舞蹈美学体系时,要根据历史行程,合乎逻辑地集中反映舞蹈美学思想发展过程的本质、必然性、规律性。(二)比较研究法对既有的舞蹈美学体系类型进行内容的比较研究,分析特点与不足,提取其合理部分为我所用。(五)结构论方法研究舞蹈审美活动各部分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合理有序的逻辑建构。......
2023-11-06
学科教学是知识传授、素质养成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科教学的最高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多种功能,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这是学科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教育功能,不能不说是当前学科教学的一个弊端。......
2023-11-06
所以,“因材施教”也可通俗地解读为“因人施教”。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才”通“材”“财”。据此可知,“财”“材”“才”均强调的是有用性,故此意义。上的人“才”,通常指人的能力、才能、素质。因此,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能力,即为“因材施教”。总之,“因材施教”的观念,要求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的需求挂钩,要求与社会岗位工作的类型、能力相联系,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要求与人才适应社会能力相关联。......
2023-11-06
在这个基础上,现当代民族民间舞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又具备了自己的审美特征。从广场到课堂,最终上到舞台,“情”始终是民族民间舞最重要的审美取向。舞蹈作品不仅仅是被观众进行审美处理,在形成的过程中演员和编导也会进行审美取向的处理。......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