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新型考试模式是与素质教育新模式相适宜的考试模式。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指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模式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应侧重于如下方面。素质教育强调推进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使教育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要求,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并要不断根据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教育的创造性。......
2023-11-06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钟以俊在《综合构成创新教育模式》中指出,创新教育的内涵有四个方面:第一,创新教育不是单纯训练学生发明创造的技巧的教育,而是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第二,创新教育不是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英才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第三,创新教育不是只重结果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而是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创新特征的教育;第四,创新教育不是以发掘个体某项创新潜力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要从个体心智世界中源源不绝地去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由此看来,创新教育是一种过程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或者说立竿见影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始终把过程观念落实到教育中,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把教育放在整个过程中。加强对创新教育内涵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把握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已从过去单一型转为综合型,单一型的人才由于技术或知识的过于专业化,而不能够适应社会教育综合的发展趋势,而综合型的人才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创新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必然会引发对具体学科建设的重新建构。人才和科研是一门学科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改进学科建设方面更需要认真考虑二者的关系。任何一门学科的发生发展总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总会经历一段重要的积淀,总需要人们积极、主动、自觉、不懈的努力。拿艺术学科体系来说,重建学科体系;一方面会形成一个民族特色鲜明,对创作实践、评价、欣赏极具针对性的艺术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遗产,使它不至于束之高阁或者变为历史的标本。裴娣娜在《构建面向21世纪新课程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指出:21世纪的新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是课程体系的特点。未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形式,强调灵活性和多样性,且突破时空局限形成大课程而呈现整体、多样、综合的趋势。通过必修与选修、文化知识与技术操作、分科与综合、学科与活动、显性与隐性等课程的协调与结合,形成立体的发展性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向拓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的课程既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又具有人文性、社会性,二者内在地统一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由此看来,通过人文性的教育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知识修养,通过对社会性的认识使学生将理论和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实现学科体系的重新建构。
未来学家们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面对这样一个即将发生的革命性变革,我们迫切需要一场学习的变革来适应它。首先是学习观念的更新,要从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要从“学会”转向“会学”;再次是学习手段的创新,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进行学习。当代的教育是综合的整体化的体系,形成的是一种互生、互补、生机勃发、持续发展的教学结构,它必须打破知识和能力、学校和社会的隔离状态。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大学基础工程永恒的主题,学科建设的结构和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非某一种课程可以代之。学科的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它们必须为学科的整体发展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个关系。
(二)我国高等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
在探索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之前,不得不对当前整个高等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因为二者是相互影响的。(www.chuimin.cn)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我国传统艺术正在遭到现代化强有力的冲击,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艺术的冲击和影响更不能低估。中华民族正在加速自己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要求在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新时期”文化正在走向终结,90年代以来深刻变化的文化被称为“后新时期”。在文化转型的“后新时期”,文化面临社会市场化、审美泛俗化和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为了推动舞蹈在内的文化转型,这当然也是中国当代舞蹈价值抉择时不得不正视的“当代世界”。
社会市场化冲击着当今的舞蹈教育,舞蹈教育不能仅仅一枝独秀,要适应社会当前的发展。高校培养出的舞蹈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教育是否脱节等;舞蹈泛俗化表现在晚会等媒体中舞蹈的审美在逐渐消退,正在失去舞蹈本体的美,充斥的是为商业而商业,只追求经济收入的低质量的舞蹈作品: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必然催生着舞蹈形式的多元化,单一的或传统型的形式受到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由此可见,高等舞蹈教育正面临机遇和挑战?目前,各地艺术教育的舞蹈专业蓬勃发展。人才、教材和经验相对匮乏,形式多样的大众舞蹈缺少规范和统一,学前舞蹈教育的市场有待拓展和开发,艺术交流以及文化艺术项目需要鼎立参与。一方面,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发展缓慢,原因主要在于舞蹈技术性强,对人体条件要求严,选拔比较苛刻,因此,难以向全民进行普及;另一方面,舞蹈的实践性强,缺乏与其他理论学科的联系,因此,制约了舞蹈理论研究的发展。吕艺生在谈到高等教育中舞蹈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时指出:目前,普通高等教育中尚未树立起“大舞蹈学”的概念。普通舞蹈教育尚不是真正素质教育课,而是“门面教育”“精英教育”。
接受教育者仍是少数特长生,大多数学生仍没有接受舞蹈高等教育的权利,他们被关在了艺术大门之外。因此,其教学任务就是在国民教育范畴内,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内涵、以美育为目标的普及性、文化性、通识性教育。
对于高等专业舞蹈教育中的舞蹈学科建设来说,也存在舞蹈学大学科概念没有真正建立的问题,更多地还停留在职业观念层面,真正的高等舞蹈教育不能脱离国民教育。受到中国教育大环境影响,主要的理论倾向仍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就摆在了今天的舞蹈教育者的面前,那就是要认真学习老一辈舞蹈教育家所取得的珍贵研究成果和他们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吸取相关学科在理论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在更广博的知识基础上,面向大范畴的舞蹈学科建设。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舞蹈学学科体系。
有关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的文章
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新型考试模式是与素质教育新模式相适宜的考试模式。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指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模式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应侧重于如下方面。素质教育强调推进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使教育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要求,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并要不断根据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教育的创造性。......
2023-11-06
问题的表述方式由否定式悄然转换为肯定式,这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舞蹈美学问题域基线的去蔽与敞开。这是中国舞蹈美学体系性著作的明确结论,也是现代世界范围内舞蹈美学思考所走的路子。舞蹈美学的整体发展方向、对象选择、方法选择、框架搭建等大问题均应从这一定位出发,以获得其理论上的统一性,因而它构成了舞蹈美学问题域的另一条基线。......
2023-11-06
舞蹈美学体系研究的原则主要有:其一,美学理论与舞蹈实践的统一。在研究舞蹈美学体系时,要根据历史行程,合乎逻辑地集中反映舞蹈美学思想发展过程的本质、必然性、规律性。(二)比较研究法对既有的舞蹈美学体系类型进行内容的比较研究,分析特点与不足,提取其合理部分为我所用。(五)结构论方法研究舞蹈审美活动各部分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合理有序的逻辑建构。......
2023-11-06
毋庸置疑,舞蹈美学研究的现状是比较滞后的。但这种滞后的状况主要是指缺乏系统的舞蹈美学学科的理论建设。除了对舞蹈艺术的意义,舞蹈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其建设对于美学本身的建设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舞蹈作为一种久远的、具有自己本体形态特征的艺术,无疑是美学不应忽略的对象。舞蹈美学建设的价值也是如此,是为人们提供更深入的思路。......
2023-11-06
如何将上述美学学科与舞蹈艺术两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大的方向。如前所述,舞蹈美学就像沟通美学与舞蹈之间的桥梁,从学科分级来看,美学在“上”,而舞蹈在“下”。舞蹈美学对“上”的功能是学科分支对上级学科而言,美学是哲学的分支,而舞蹈美学又是美学的分支。审美哲学是最高、最核心的分支,对审美活动进行哲学的、形而上的思考。而审美设计学则是以上各个研究在应用领域的延伸。......
2023-11-06
对于舞蹈美学来说,就要把舞蹈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对象,由此带来的舞蹈审美的特殊性必然就会给舞蹈美学研究带来很大的影响。舞蹈演员既是构成舞蹈的材质,又是舞蹈的二度创作者,对审美活动的复杂度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舞蹈艺术的审美活动即时性很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流动的,不可重复的。这种“动”是舞蹈的灵魂,只有“动”才能延续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中一维指向的永恒。......
2023-11-06
至此,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概念较为宽泛,在中国教育界首先开始实施的就是艺术教育。舞蹈以其独有的艺术特性开始进入课堂,成为素质教育进程中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应值得注意的是,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对专业舞蹈教育的一种技能教育的重复,它的课程应是独立的、有其训练目的的。......
2023-11-06
要建构独特的学科体系模式就要寻找到建构的合理依据与逻辑起点,它也是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环节,这就是对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对舞蹈美学体系而言,明确舞蹈美学定义、摆好定位、廓清范围、认识性质、树立目标是其研究的基础。这就是说,舞蹈美学的逻辑起点是舞蹈的创作、表演、欣赏的审美活动。......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