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现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教育

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现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教育

【摘要】:以培训机构、专业艺术团体、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社会需求为主要方向进行分析。新型美育视角下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是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人才,高精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新型美育教育的发展。由于新型美育教育对于舞蹈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体系还未渗透普及,所以,舞蹈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及学生审美鉴赏、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一)舞蹈人才的社会需求

社会不同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是不同的。依照当代市场竞争“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全面综合型人才是社会需求的大趋势。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的问题,对于学生多种多样的就业要求,所需技能也是全面而多元的。

现代教育教学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对我国舞蹈教育而言,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革。现在学生的就业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为了扩宽舞蹈人才毕业流向的宽度,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舞蹈人才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公众对舞蹈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一方面,人们会越来越倾向于从舞蹈艺术的美感中陶冶情操,提升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舞蹈艺术对个人素养、精神追求以及美的价值体现。

综上所述,分析舞蹈专业毕业去向,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以培训机构、专业艺术团体、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社会需求为主要方向进行分析。对于培训机构来说,近几年,对舞蹈人才的需求稳步提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常规文化学习的层面,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艺术教育方面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基于这一需求,部分舞蹈院校毕业生自己开设各种培训学校或者到大中型培训机构任教;部分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与表演才能的学生进入专业团体,从事舞蹈艺术表演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主要在于强调对舞蹈基础教育者的培养,需要毕业生具有相当扎实的舞蹈基础,并且具有一定的中小学实践教学能力。以教育为依托,达到以德育人的教育目的,这也正是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就业的重要方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体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不同岗位和不同领域对舞蹈人才需求的侧重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舞蹈人才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以适应此需求。第二,上述舞蹈人才的社会需求都需要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全面专业素质与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第三,我国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主要还是在舞蹈艺术本身发展上,用来进行消费和娱乐的舞蹈艺术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不能将舞蹈需求娱乐化、世俗化,而仍需要以严肃的学术视角来对其进行探究。

在新型美育教育的影响下,舞蹈人才的社会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色化的需求,同时对舞蹈人才的自身素质要求也有所提升,要求舞蹈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现阶段舞蹈人才教育培养的差距

我国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对舞蹈专业人才偏重于“高精尖”的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范围基本上是单一出口。新型美育视角下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是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人才,高精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新型美育教育的发展。舞蹈素质教育与舞蹈专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舞蹈专业院校的教材直接用到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上,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新型美育教育的发展不仅仅靠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应在教师培养模式、舞蹈课程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由于新型美育教育对于舞蹈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体系还未渗透普及,所以,舞蹈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宏观上分析目前舞蹈人才培养中所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相对于多层次、多样化、特色化的社会需求而言,我国舞蹈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略有欠缺。换句话说,目前,我国培养舞蹈人才并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细化和分类,而是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培养舞蹈专业人才,没有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因此,我们所培养出的舞蹈人才很难满足某一岗位对于舞蹈人才的全部需求,舞蹈人才到了相关岗位往往需要在某一领域“回炉重造”。这也是现阶段舞蹈人才教育培养的差距之一。(www.chuimin.cn)

在人才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和领悟能力都具有自身特点,在身体、心理、思维以及认知角度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在舞蹈教育实践中,如果要培养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舞蹈人才就必须尊重和利用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对共性培养的同时,增强对其个性培养,这正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内涵。在培养综合性舞蹈人才的同时也要对其个性进行培养,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2.中小学专职舞蹈教师没有得到普及

尽管新型美育教育大力倡导舞蹈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但在全国还没有得到普及与实施,仅有几个大城市将舞蹈素质教育普及到中小学并配有专职舞蹈教师,而大部分城市的中小学中乃至高中并没有得到舞蹈素质教育的普及。舞蹈课程都是由音乐教师担任,没有专职的舞蹈教师。对于音乐教师而言,他们没有系统的接受过舞蹈艺术教育,一部分音乐教师对舞蹈知识略知一二,而另一部分则从没接触过舞蹈。他们只能通过对网络上舞蹈视频的模仿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而不能真正地通过舞蹈训练课程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肢体能力及创造能力的目的。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大弱点。我们对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有全新的认识,应该着重对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进行培养,以适应新型美育教育的发展。

据调查,某市小学舞蹈相关课程由音乐教师担任,现阶中小学生开展的各种艺术活动逐步增多,如舞蹈比赛、艺术节演出等等,而音乐教师并不能编排出较好的舞蹈作品来提高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每年教育部门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舞蹈比赛,面对比赛每所学校都希望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只能从外面聘请专业舞蹈教师来为学生进行舞蹈作品的编创与排练。这样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学校花费精力、物力、财力外聘教师,外聘教师又不了解学生以及学校的现实状况,编排出的作品不一定符合学校的要求。其二,音乐教师大多数对舞蹈不是很擅长,只能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动作,并不能从舞蹈艺术的角度引领学生完成舞蹈作品。因此,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及学生审美鉴赏、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3.创造性与创新思维的缺乏

创造性与创新思维对于舞蹈艺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创新则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源泉,没有创造和创新思维舞蹈艺术就缺少了生命力,所以,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当今舞蹈教育中,部分学校、教师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无论是专业技术课、理论课或是公共课都缺少对学生创造性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学生主动思考与分辨问题的能力培养。束缚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如有些教师以编导课作为对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思维的开发手段。其想法是对的,但在授课中没有合理运用学生思维开发的方法,只让学生去编创动作。而编创什么样的动作,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编创则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没有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维与创造性的开发。当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思维并没有打破常规的方式时,只会将各种专业技术课程所学的动作重叠组合起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创造和创新思维去开发动作的动机。由此看来,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以上新型美育视角下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差异分析,总结出在新型美育教育模式下,舞蹈人才的培养必然要具备全面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也才能适应新型美育的发展趋势。这种具备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也正是本文中所提出的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