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舞蹈美学教育: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

舞蹈美学教育: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因材施教”,落实才是真正的旨归。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应按照个性化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不同的人设计培养方案。为了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舞蹈教育事业,为了繁荣我国舞蹈文化事业,为了让所有的舞蹈学子能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我们走向舞蹈教育的“因材施教”。

方法论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认识世界,一个是如何改造世界,“如何认识、如何改造”即为方法。而认识世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因材施教”,落实才是真正的旨归。

(一)确立培养目标和明确人才规格

根据舞蹈人才的不同教育层次、类型确定培养目标和明确人才规格?尤其在培养目标层面上应当明确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走向社会后做什么?在人才规格方面明确这些人才应当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等?

(二)设计培养方案

根据舞蹈人才的不同教育层次、类型设计培养方案。中专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可按照类型化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比如,本科生的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创作或舞蹈表教合一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按照专业类型设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按照专业方向设计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共性化教育的课程外,还应纳入个性化教育的课程,尤其是艺术专业硕士的培养要重视个性化的教育,要有一定量的个别课程,也就是“因材施教”,由此来培养舞蹈表演、创作方面的尖子人才。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应按照个性化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不同的人设计培养方案。(www.chuimin.cn)

(三)设置课程

根据舞蹈人才的不同教育层次、类型,设置课程。舞蹈中专和舞蹈本科的表演、教育、编导专业主要是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当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课程,注重实践环节。在理论课程方面,也应强化学养性课程,使学理性课程与学养性课程达到合理的配置,旨在提高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在硕士研究生层面也如此,学术型研究生应强调学理性课程,艺术专业硕士应强调技能性课程。博士研究生应强调学科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课程。总之,为的是学以致用。

根据舞蹈人才的不同教育层次、类型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本科生教育模式可采取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基础上重视艺术实践。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或条件,比如,表演专业的演出实践;编导专业的创作实践;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硕士研究生教育按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即学术及学术应用复合型以课堂教学为主,艺术实践为辅。应用型以艺术实践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以科研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课堂教学以学科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为主,旨在强化科研能力。

为了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舞蹈教育事业,为了繁荣我国舞蹈文化事业,为了让所有的舞蹈学子能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我们走向舞蹈教育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