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编舞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编舞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摘要】:从单体动作的中国式的研究到整体审美的系统完整,把中国古典舞、武术与中国中医医学对人体认识连成一个全面的中国式的人体与动作认识系统,这样对编舞者是有很大帮助的。思想内涵、作品色调以及艺术表现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创作的帮助是有效验的?因此,舞蹈工作者要继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来滋养我们,来提高我们的审美品格,之后才能提高作品的艺术品格。

中国舞蹈在动作层面和细处看是主观的,但在整体上却反映出其客观性。中国动作讲“意”与“气”,意是主观的,气是客观的,我们讲“真气”就是讲的客观性,客观才为真?人的动作是在“意念”之上,强调动作发生的源头是意念,由意念带动机制运动,从而产生了动作,由此产生一个动作的动觉经验,看别人产生同样的动作,这个动作与自己经验联系起来。先自己有动作经验,然后才联系所见到的他人发生的动作。我们对动作的观念是体验式反证动作经验。一句话也就是看到一个局部就可以联想一个动作的整体。这是中国编舞与西方编舞最大不同的关注点。因此,除意念以外的部分,比如关节肌肉等是自然而然联动的。动作要一遍遍体会才能做得准确。首先是宏观关照,细节靠体会来完成,最终得到的是一个动作的整体获得,包括情态和呼吸。为什么有情态,是因为有意念的引导,就被带有情态。这是一个圆浑的浑然有成的整体完成的动作,它的整体就有“气”的活脱。动作的获得并不是从分解动作得来以后,再注入“神气”。舞蹈动作是由自己动作而开始的,主要是确立动作的基点,是单体动作。动作意识从含与仰、提与沉,意到丹田,真人之息在于“踵”,“踵”就是很深。意念不仅是观照于丹田而是更深,也就是整个动作在于气息,气息在于节奏、节律。“律”在于“动”,动与静又复归到了阴阳。从单体动作的中国式的研究到整体审美的系统完整,把中国古典舞、武术与中国中医医学对人体认识连成一个全面的中国式的人体与动作认识系统,这样对编舞者是有很大帮助的。

思想内涵、作品色调以及艺术表现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创作的帮助是有效验的?当今社会人声鼎沸,各种思想喧嚣尘杂,情绪浮躁,正是可以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哲思的内敛、含蓄和崇尚高洁的文化品格对我们的思想加以洗礼,我们创作中不是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而是我们视而不见或不够重视?在今后一些违反“道”“德”的事物就不应该被我们拿来做创作的主题,如那些破坏自然,鼓胀人的私欲无度挥霍,或带有肆虐性、攻击性、暴力性、倾向的东西就不可为。在艺术作品的选材和对主题的凝练上,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艺术家也要讲究“无为”,过去老子讲“无为”是对统治者和管理阶层说的,我们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要把这种规劝当成对自己说的。中国艺术观念和哲学态度是对我们的一个指导。(www.chuimin.cn)

在创作手法上,中国艺术对“度”的掌握之“妙”是对我们当今的舞蹈创作有一定启示作用的。这个“度”在于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透视法不同,其美学系统也不同?我们创作手法上的“夸张”,说的与现在接受西方艺术以后的“夸张”认知度上是不同的,现在一说夸张就会想到是个极限词,艺术手法越夸张越好,而在传统的中国美学之中有个“度”的把握。之所谓“美之为美斯恶己”,想要主张显示出美,丑这个相对相伴于美的事物已经显现,就是要注意对比和相对,这里要讲究一个“度”的把握。创作者把“美”举过了,适得其反,美也不美,丑也不丑了,变得无味了。即使是夸张也不能一味地夸张,否则,就会出现艺术不感人,为了达到效果,不惜采用“撒狗血”的方式去撩拨和刺激观众。这样的“夸张”手法也就太过夸张了,这并不符合中国艺术的“温润”和“含蓄”的总的原则,不符合中国艺术对“度”的掌握之妙用。意境和艺术境界是中国美学重要的内容,中国舞蹈创作往往都以有意境、有品格的舞蹈作品为垂范。因此,舞蹈工作者要继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来滋养我们,来提高我们的审美品格,之后才能提高作品的艺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