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现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教育成果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现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教育成果

【摘要】: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北京舞蹈学院与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目前,在全国大多数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专业舞蹈教育和非专业舞蹈教育。

(一)专业舞蹈教育

普通高校中的专业舞蹈教育是区别于北京舞蹈学院等一批专业艺术高校的“精英式”舞蹈教育。一般是指普通高校中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下属舞蹈系的专业教育。这种专业教育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生源大多是来自舞蹈中专,甚至多数是被专业艺术高校的高标准、高条件拒之门外的刚刚毕业的舞蹈中专考生和来自普通高中的舞蹈特长生。由于生源条件逐年发生变化,近几年普通高中生报考舞蹈专业的比例甚至高出艺术中专生,成为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主要生源。

(二)非专业舞蹈教育

非专业教育[1]指的是在普通高校中的舞蹈社团(多数是没有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这种社团一般是校团委的老师组织,由本校的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授课,一般都配有固定的教室。此类社团的学生都是非舞蹈专业,属于舞蹈爱好者和舞蹈特长生,相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社团的训练时间不固定,往往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并且可以排练节目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

目前,存在于普通高校的这两种舞蹈教育都面临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培养目的不同,培养过程雷同(www.chuimin.cn)

目前,多数的普通高校舞蹈专业都参照北京舞蹈学院的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的开设、课时的比例等,北京舞蹈学院以其在专业领域的高度已成为高等舞蹈教育的一个典范,是许多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模仿的对象。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北京舞蹈学院与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这个层次绝对不是高低之分,而是两者并行的,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这个层次的划分,北京舞蹈学院是培养专业精英人才的学校,无论课程设置多么合理、科学都只是针对本校而言的,处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培养目标的高校对它的效仿只会造成自我的迷失。

2.教学主体不同,授课教材雷同

在吕艺生的《舞蹈教育学》中指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于普通高校的专业舞蹈教育而言,高中生的比例正逐年增加,教学主体发生了改变,这一本质上的转变使得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以往使用的适应舞蹈中专生的教材也要开始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全国高校的舞蹈专业几乎全部采用北京舞蹈学院编写的教材,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材编写是依据本院的学生情况进行课时和授课内容的安排,而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情况与之不符,如果一味地依赖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材,这只是对北京舞蹈学院的一种重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退步的重复,并且将在这种依赖性的重复里丧失创造力,终将被淘汰于行业的竞争中。

究其根本原因,是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长期以来,众多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无不唯北京舞蹈学院马首是瞻,只是目光过于关注别人,而忽略了自我的认识。北京舞蹈学院是技能的精英教育,而身处于综合类大学的我们可否依托多学科的优势,探索舞蹈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可行性;我们是否可以将技能教育不再视为重中之重,而将目光看远看广,一起来共同探讨如何在普通的学生中,开设不同于专业教育的舞蹈共同课,而不再是层层传递的简单重复的技能传授;我们是否还可以经过科学的分析和探讨,借鉴北京舞蹈学院的课程体系,重新构造我们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评价标准。

就非专业舞蹈教育而言,一些普通高校(没有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的舞蹈社团,社团本身就是一个空的架子。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没有配备专业的舞蹈教师,或者以其他编制将舞蹈教师划分到团委或者学工部。如此一来,舞蹈教师的身份便首先没有得到认同。在社团训练中,由于教师的不固定甚至缺乏,社团的活动很难得到保障,舞蹈的训练时间无法与专业舞蹈教育相比。既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生完全凭着对舞蹈的热爱继续坚持着信仰。此外,还有很多学校的舞蹈社团门槛很高,原因在于舞蹈社团要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如此一来,社团不仅失去了它的意义,也变相地将许多“条件一般”的学生拒之舞蹈门外,不知不觉地模仿着专业舞蹈的“高姿态”。

我国舞蹈教育的目的总的来说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舞蹈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主要指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和群众性舞蹈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主要指专业舞蹈院校。目前,很多的高等舞蹈教育似乎都在扮演着“为社会主义培养舞蹈专门人才”的角色,殊不知“专门人才”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小之又小,而更多的则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的工作却无人问津。那么,有没有一种舞蹈教育可以是有教无类,既不是高标准、严要求的专业舞蹈教育,也不是同样看条件看长相的社团舞蹈教育,而是真正面向所有的大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为目的,把目光投向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