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传统民间舞蹈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这样的特点驱使下形成了各民族风格各异的舞蹈形态,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特征。以云南彝族舞蹈为例:彝族历史悠久,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并且歌舞也是最为丰富的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历史、丰富的文字、欢快洒脱的舞蹈注定使彝族民间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其中,“阿细跳月”就被他们称作“嘎斯比”,意为欢快地跳。......
2023-11-06
(一)如何看待民族民间舞的审美价值取向
在专业化民族民间舞蓬勃发展的今天,其方向已经不拘泥于原样照搬传统舞蹈动作语汇,对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所要求的审美价值也有了新的界定。从原生态民族民间舞到课堂教学再到舞台上的创作表演以及舞蹈市场化的需求,民族民间舞的审美价值取向在根据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求不断在变化。从当代民族民间舞的审美价值来看,民族民间舞的创作似乎一直在跟随着时代的审美变化,这也是它自身的属性决定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舞因为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面对它的审美价值我们必须抱着传承的态度去对待,这是我们民族的根;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把这种集中整理的审美特质更加有效地普及和推广到学生身上,使他们自身有着对民族舞蹈的身体语汇和审美思想的印记;而创作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是真正能让社会最直观地感受到舞蹈带给他们审美享受的物质。所以说,在创作的层面上,我们要创作的便是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民族民间舞传统审美的中国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民间舞的创作一直在“传统”与“发展”的两个极端中徘徊,但是,它们也并非不能统一到一起,关键在于把握好一个微妙的“度”。
“度”的把握应由一种思维和一种气质牵制它。这里又提到创作的方面,在民间舞的创作上,作品在给予观众的审美价值中,编导的主观思想居于主导的支配地位,但是,作为舞蹈编导光有理性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它会让舞蹈编导的“审美眼光”逐渐变得狭隘,因此,这就需要编导具有另一种气质即血性。血性即拥有真实的情感,说到底,情感就是一个舞蹈的灵魂,在民间舞中就是民族的文化性。艺术创作是冲动、激情的,必须使意念得到充分的延伸。
(二)是市场化引导艺术创作,还是艺术创作驾驭市场方向
舞蹈界在对民族民间舞蹈中所存在的审美取向和价值上的变化是有一定的根源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来,除了以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为基础,也有对“苏联老大哥”在体制和社会建构的吸取,但是,在审美取向上照搬西方文化却是不可取的。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后,盛婕、彭松、许淑嫫等老一辈民间舞教育家将中国民间舞纳入专业舞蹈教育时,受到当时苏联芭蕾舞教育的影响,中国民间舞只能陷入“代表性”民间舞的尴尬境地,所幸到了后期专业舞蹈教育才有了自己的文化审美方向。尽管当时的舞蹈工作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的新舞蹈功不可没,但是,一直以来西方舞蹈文化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价值进入到中国的舞蹈市场,并影响着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和发展的审美取向,而这一点在非专业的民间舞蹈教育中也明显存在。当西方文化在中国日益火热的情况下,传统舞蹈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很多传统舞蹈的演出都出现上座率极低的情况,而商业化舞蹈团体和国外的演出团体在中国却是炙手可热,一票难求。
同时,拉丁舞培训、街舞培训等营利性的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很多社区、健身馆、少年宫都争先恐后地抢占这一块市场。而对于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以及家长来说,学习这些热辣性感的舞蹈不仅仅是培养气质、强身健体的单纯目的,同时也是体现时尚、潮流的一种手段。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时尚、潮流、新颖、个性的代名词,民族民间舞也渐渐地替换了传统的舞蹈语汇,加入了现代元素。至此,国标舞、街舞、肚皮舞等外来舞蹈已经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逐渐被接受并得到认可,并且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现今舞蹈的审美价值取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是要让市场化引导艺术创作,还是让艺术创作来驾驭艺术市场?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首先,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舞蹈市场化都不可避免的是以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和依托。“有根株与下,有荣叶于上”[11]。民族民间舞的整个体系犹如一棵大树,树上或枝繁叶茂,或硕果累累,不管是专业舞蹈、非专业舞蹈、商业化舞蹈,还是舞蹈工作者都是这棵树上的分枝,所谓的创作便是在这棵树上修剪枝杈,摘取果实。在这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下真正给予它们营养的则是深插于泥土之下的根,有了根,树才可以稳,舞蹈才能存活!我们可以使树的形状变化,但不要将根肆意拔起,否则,树木就会死亡。这个根就是民族民间舞的传统文化,而我们现在对这棵树所产生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价值都是因为现实对民族民间舞的“修剪工作”使树的形状产生变化,而现在市场化的审美取向使得这棵树逐渐地没有了“树”的样子。
艺术创作不像是非遗或是对传统文化的活态的保护,可它一定是站在传统文化的审美角度上去审视整个民族民间舞蹈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舞蹈教师、演员、编导,还是理论工作者,包括所有的舞蹈团体、院校、培训机构都服务于舞蹈文化的传播,他们对民族民间舞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取向会直接影响市场化的审美需取向,引导和培育广大群众的审美鉴赏能力。目前,在政府对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下,政府职能部门对“非遗”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如何引源头之水而不被污染,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热爱,使他们自觉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舞蹈。同时,舞蹈工作者必须以弘扬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为己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普通群众学习与欣赏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了解和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审美蕴涵,而不会出现用西方审美审视中国舞蹈的现象。对于目前在社会上已经形成的审美观念来说,舞蹈工作者不能因为利益的驱使而随意篡改传统民间文化的根本。作为传播者应当引领审美趋势,达到舞蹈传承与民族审美认同双项收益的目标,这也是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最为重要的审美价值。
【注释】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5-47.
[2]邓家林.生命之舞:宗白华先生论中国艺术的审美灵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28-133.(www.chuimin.cn)
[3]吴子连.宗白华“舞”论评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2(1):27-33.
[4]赵学存.宗白华意境理论的结构分析与知识构成[J].安徽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版),2011(4):435-439.
[5]刘金玲.从宗白华美学思想看魏晋舞蹈艺术风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4):53-57.
[6]王夫之.思问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178.
[7]周淑敏.汉语与佛教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4)
[8]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4.
[9]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8:548.
[10]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5:87.
[11]仝妍.试析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30-31.
有关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的文章
所以说,传统民间舞蹈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这样的特点驱使下形成了各民族风格各异的舞蹈形态,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特征。以云南彝族舞蹈为例:彝族历史悠久,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并且歌舞也是最为丰富的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历史、丰富的文字、欢快洒脱的舞蹈注定使彝族民间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其中,“阿细跳月”就被他们称作“嘎斯比”,意为欢快地跳。......
2023-11-06
在这个基础上,现当代民族民间舞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又具备了自己的审美特征。从广场到课堂,最终上到舞台,“情”始终是民族民间舞最重要的审美取向。舞蹈作品不仅仅是被观众进行审美处理,在形成的过程中演员和编导也会进行审美取向的处理。......
2023-11-06
对于舞蹈美学来说,就要把舞蹈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对象,由此带来的舞蹈审美的特殊性必然就会给舞蹈美学研究带来很大的影响。舞蹈演员既是构成舞蹈的材质,又是舞蹈的二度创作者,对审美活动的复杂度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舞蹈艺术的审美活动即时性很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流动的,不可重复的。这种“动”是舞蹈的灵魂,只有“动”才能延续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中一维指向的永恒。......
2023-11-06
如何将上述美学学科与舞蹈艺术两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大的方向。如前所述,舞蹈美学就像沟通美学与舞蹈之间的桥梁,从学科分级来看,美学在“上”,而舞蹈在“下”。舞蹈美学对“上”的功能是学科分支对上级学科而言,美学是哲学的分支,而舞蹈美学又是美学的分支。审美哲学是最高、最核心的分支,对审美活动进行哲学的、形而上的思考。而审美设计学则是以上各个研究在应用领域的延伸。......
2023-11-06
中国舞蹈的“含蓄”往往委婉却不晦涩,欲说还羞,温润地传递审美情感与理想。曾几何时,中国艺术和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往往被认为是含蓄的。这样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解读要求却几乎成了中国观众对西方现代舞的一种审美障碍。实际上含蓄与隐喻分别对应着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不同要求,体现了中西舞蹈审美表达的异趣。......
2023-11-06
至此,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概念较为宽泛,在中国教育界首先开始实施的就是艺术教育。舞蹈以其独有的艺术特性开始进入课堂,成为素质教育进程中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应值得注意的是,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对专业舞蹈教育的一种技能教育的重复,它的课程应是独立的、有其训练目的的。......
2023-11-06
在中国舞蹈理论与实践的先驱人物——吴晓邦的倡导下,中国舞蹈家协会于1981年正式成立了“舞蹈美学研究会”。事实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舞蹈美学均卡在了这个瓶颈之中,需要我们继续潜心研究,期待日后有所突。......
2023-11-06
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唯一的途径是接受艺术教育,其中校园舞蹈是当然不可少的。它们整合在一起才能构建起校园舞蹈学的大厦,校园舞蹈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走科学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舞蹈艺术健康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校园舞蹈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缺少师资,硬件设备较差,课程设置不科学,招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理念和管理还有待于研究和发展。......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