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联与英国舞蹈教育模式对比:保障与自由

苏联与英国舞蹈教育模式对比:保障与自由

【摘要】:(二)西方舞蹈教育概况西方舞蹈教育最重要的有苏联模式和英国模式。一般情况下,苏联的舞蹈学员在其毕业之后都会被分配去各地的舞蹈院团,其工作也有着较好的保障。然而,西方的舞蹈教育[12]对于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比较有限。无论是集中的苏联模式,还是开放的美国模式都更注重的是舞蹈本身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长足的进步,作为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一部分,舞蹈艺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特别是在舞蹈教育方面,各地的舞蹈类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舞蹈人才,一方面促进了我国舞蹈艺术往专业化的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舞蹈教育事业提供了一大批教育人才。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也在从院校剧团开始广泛地走向民间,社会对专业的舞蹈教育人才和教育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需求动力,结合国外舞蹈的普及和专业教育的经验来充分发展我国舞蹈事业。

(一)我国舞蹈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素质教育的兴起为舞蹈教育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情况下,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0],其中明确指出,艺术的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要让孩子们在感受艺术的同时来学习艺术。因此,我国舞蹈教育事业不仅仅要大力发展专业性的舞蹈教育,更应该重视对普及型舞蹈教育的资源倾斜,让舞蹈艺术在民间获得更大的影响,也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动力。然而,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时,我国早期的舞蹈教育主要集中在培养专业性舞蹈人才方面,对于普及型舞蹈教育注视得较少,许多舞蹈人才为了学习舞蹈甚至会影响或者中止其文化课程的学习,这既不利于舞蹈事业的长久发展,也让舞蹈这门艺术变得过于功利化,缺少本质的活力。近年来,舞蹈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普及型舞蹈教育提供了很多参考意见,然而其影响力还较小,实际的改观还有限。目前,我国的普及型舞蹈教育还处在试点阶段,将舞蹈教育融入中小学生的美育教育中去,在各个年级中挑选出一些资质较好的学生,开始试验性地推广舞蹈艺术。此外,一些学校也将早间操改编成更具有艺术气息的舞蹈,让学生集体感染舞蹈氛围。总的来说,在我国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个方向:首先,从横向上来看,通过试点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小学开设舞蹈类课程,将舞蹈教育等艺术类教育与文化课教育相结合,逐步扩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乃至高校中的普及型;其次,从纵向上来看,让专业院校的舞蹈教育为普及型舞蹈教育事业提供更多人才,在完善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开始更加注重发展其对普通非专业学生授课的能力。

2.问题

(1)舞蹈教育普及性不够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开始注重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旧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舞蹈教育普及型还十分落后,多数学习舞蹈只是作为兴趣课而存在,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这种兴趣选修往往也只成为形式,难以落地实施。这使得我国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其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很难接受到系统的舞蹈教育,对于舞蹈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巨大的盲点。长此以往,一方面会阻碍舞蹈艺术的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由于较少接触舞蹈,对舞蹈难以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偏见,并将这种偏见在社会中人为地扩散。这大大不利于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和舞蹈教育的发展。

(2)舞蹈教育教学目标模糊、教材匮乏

针对舞蹈教育,特别是普及型的舞蹈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些地区重形式、有些地区重感受、有些地区重成绩,学生的舞蹈基础也参差不齐。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单单是舞蹈教育的事情,而是应该与国家的人才计划相结合,在逐步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利用舞蹈这一人类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对于舞蹈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也缺少对于舞蹈教材的研究和编写,使得许多舞蹈教育都只能在摸索中进行。

(二)西方舞蹈教育概况

西方舞蹈教育最重要的有苏联模式和英国模式。

1.苏联的舞蹈教育

苏联的舞蹈教育模式以及其体育培养体制影响了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其重要特点是高专业度的舞蹈教育。在苏联著名的两所舞蹈学校—莫斯科舞蹈学校与列宁格勒舞蹈学校中,学生的学制都是九年,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在长期专业的舞蹈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从小打下坚实的舞蹈基础[11]。这种高度集中式的舞蹈教育模式确保了其较高的舞蹈人才专业度,而且在这种教学中,国家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及教育成果的购买者,为舞蹈学员提供了较完整的生活保障体系,可以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地发挥自己的舞蹈天份。一般情况下,苏联的舞蹈学员在其毕业之后都会被分配去各地的舞蹈院团,其工作也有着较好的保障。

2.英国的舞蹈教育

英国的舞蹈教育既有国家主导的专业性舞蹈教育,也有普及型舞蹈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专业舞蹈方教育面,以英国皇家舞蹈学校为例,为入学前的学生提供了学前预备班,教授简单的舞蹈知识和技巧,并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在进入正式的专业学习后,英国舞蹈学校也会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并且有着较严格的淘汰机制,将很难在舞蹈事业上专业化发展的学生淘汰,但也可以与普通的教育相对接。经过长期淘汰留下的学生,在毕业后都有着较好的职业前期。

(三)中西舞蹈教育的差异

我国的教育仍然是以文化课成绩作为一切的主导内容,基本上所有的学生如果文化课成绩不达标的话都难以在艺术领域受到最好的教育。因此,许多舞蹈学生为了能进入优秀的专业类院校都把中心放在应试上。然而,西方的舞蹈教育[12]对于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比较有限。无论是集中的苏联模式,还是开放的美国模式都更注重的是舞蹈本身的理论与实践。此外,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西方受到了更多地宽容和理解,并且被认为是可以更好启发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有较大的发展自由度

我国的舞蹈教育在许多情况下还是难以逃脱唯成绩论的教育思维定式,无论是舞蹈队文化课的促进,还是专业舞蹈比赛的成果,中国的舞蹈教育需要一个规定化的考核内容来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西方则与此不同,首先,西方有非常好的舞蹈传统,舞蹈作为一门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被众人理解,而且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欣赏角度,因此,也不需要一个固定考核的标准来评判舞蹈教育的成果;其次,西方有着较好的舞蹈消费市场,教育成果在市场中的反馈可以直接判断出教育的水准和效率

(四)对西方舞蹈教育优势的吸收与借鉴(www.chuimin.cn)

1.早期专业型与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的结合

早期专业性的舞蹈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专业舞蹈演员和教师,这些早期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舞蹈演员在其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更好地推广这门艺术,让我国的舞蹈艺术可以不断提升其专业表演水平和欣赏水平。普及型舞蹈教育是我国发展舞蹈教育事业的核心。促进舞蹈教育在校园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懂得舞蹈的人存在,舞蹈艺术才有其生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舞蹈艺术在普通生活中能够扎根,必然也可以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和创新。

2.推行先进自由的舞蹈办学理念

舞蹈教学不仅仅要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中得到重视和实践,更应该利用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发展舞蹈教育事业。舞蹈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全民族的艺术素质[13]的提升,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业余活动提供了更多地选择性空间。在校园内,鼓励和支持舞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仅要重实践,更应该要重理论,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校园内推行;在校园外,鼓励更多的民间力量来参与舞蹈办学,提升人们对于舞蹈的兴趣,发展舞蹈表演市场,为学习舞蹈的学生提供更多地展示空间。

【注释】

[1]许锐.舞蹈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3):8-11.

[2]吕艺生.舞蹈美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3]欧建平.舞蹈美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3-4.

[4]林君桓.当代舞蹈美学[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5]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9-22.

[6]郭勇健.作为艺术的舞蹈:舞蹈美学引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6:24-27.

[7]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2-23.

[8]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21.

[9]彭吉象,吕艺生,平心.舞蹈美学漫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1):14-16.

[10]梁凤莲.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5-18.

[11]任艳花.史学视野下的中西古代舞蹈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221-223.

[12]崔洁.中西舞蹈教育之比较引发的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2.

[13]武艳.中美高等非职业舞蹈教育比较——以上海师范大学与杨伯翰大学为例[J].美育学刊,2011(6):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