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素质教育下的舞蹈美学教育:建构与逻辑详解

素质教育下的舞蹈美学教育:建构与逻辑详解

【摘要】:要建构独特的学科体系模式就要寻找到建构的合理依据与逻辑起点,它也是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环节,这就是对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对舞蹈美学体系而言,明确舞蹈美学定义、摆好定位、廓清范围、认识性质、树立目标是其研究的基础。这就是说,舞蹈美学的逻辑起点是舞蹈的创作、表演、欣赏的审美活动。

“学科”一词的含义主要是指知识“按照学术的性质而分成的科学门类”。学科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某一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及其理论框架;二是指学科范围和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整体,本文所言主要是第一种含义。要建构独特的学科体系模式就要寻找到建构的合理依据与逻辑起点,它也是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环节,这就是对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对舞蹈美学体系而言,明确舞蹈美学定义、摆好定位、廓清范围、认识性质、树立目标是其研究的基础。

关于舞蹈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其他的艺术美学有共同性,基本上分为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三方面,但舞蹈美学仍有其特殊对象、特殊矛盾与特殊规律。《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舞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舞蹈的审美特质”。《社会科学大词典》认为,所谓“舞蹈美学”的内容是“研究舞蹈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但是,舞蹈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为何?笔者认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性应是在舞蹈的创作、表演、欣赏的审美活动中表现出的特点;舞蹈艺术的审美规律也应是对舞蹈的创作、表演、欣赏的审美活动的提炼、总结。

这就是说,舞蹈美学的逻辑起点是舞蹈的创作、表演、欣赏的审美活动。依此为逻辑起点可以展开对舞蹈作品、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欣赏等综合、立体、多维研究,从而建构一个宏观的舞蹈美学框架。之所以以舞蹈的审美活动为舞蹈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因为它是舞蹈美的基元,它包含了舞蹈作品、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欣赏等一切矛盾的萌芽,在体系生长中能够起“细胞”的作用。以舞蹈的审美活动为起点,其实体就是舞蹈作品,对舞蹈审美活动的创造就是舞蹈创作,舞蹈审美活动的展示就是舞蹈表演,对其的审美接受就是舞蹈欣赏。由舞蹈审美活动出发就可提炼出舞蹈审美创作、表演、欣赏规律,探究舞蹈美的本质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运用诸多相关科对舞蹈艺术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美学研究。(www.chuimin.cn)

以此逻辑起点,舞蹈美学的学科定位就可以对舞蹈审美活动特征、形态进行解释、说明,把握审美现象;对审美活动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形式以及运动的各个环节加以分析和综合,从而组成舞蹈审美活动的学科。它是艺术美学下属的具体门类美学,是舞蹈学的分支学科,就学科性质而言,舞蹈美学具有舞蹈学与美学相互渗透的、关联的、交叉的跨学科的“学科间性”(inter一discipline)[6]。它着重强调两个学科之间的互动性、开放性、建构性、竞争性。

“舞蹈美学”的范畴解释就包含“舞蹈的美学研究”“舞蹈艺术的美学化”的意味。舞蹈美学体系研究的理论目标就在于掌握舞蹈审美活动,进而从中揭示本质规律,以系统的概念、范畴的形式表述出来;应用目标在于肯定其学术形态、知识谱系、话语方式、精神依归与价值取向,用来指导、规范、调节舞蹈审美活动,以使舞蹈的审美活动进一步升华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