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上述美学学科与舞蹈艺术两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大的方向。如前所述,舞蹈美学就像沟通美学与舞蹈之间的桥梁,从学科分级来看,美学在“上”,而舞蹈在“下”。舞蹈美学对“上”的功能是学科分支对上级学科而言,美学是哲学的分支,而舞蹈美学又是美学的分支。审美哲学是最高、最核心的分支,对审美活动进行哲学的、形而上的思考。而审美设计学则是以上各个研究在应用领域的延伸。......
2023-11-06
作为艺术美学的分支之一,舞蹈美学建设当然还是要立足于艺术与舞蹈艺术本身的特点。艺术是最为典型的人的审美活动,涉及艺术的美学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意识领域的审美活动。因此,舞蹈美学的着眼点还是应该立足于审美,发散到其他各个领域。就审美活动的研究来说,不外乎审美客观论、审美主观论、审美实践论、审美认知论等。这里面有一些误区需要避免。客观论认为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只是人能否发现的问题。“美”成了抽离于人的感知以外的东西,而实际上“美”一定是相对于人这个主体而言,否则,游离于人之外的“美”的客观性与普遍性都是无法论证的。
主观论认为美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是人的审美态度选择决定了审美的对象。在这里主体虽然被纳入了审美,但却过分主观化,忽视了审美的一些客观限制,并且难以解释审美态度的发生来源。而实践论认为美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在将人类社会的“内容”投射到对象中后才产生的。这样就使审美活动等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无法说明为什么有些一般实践活动却并不是审美活动。作为结合了创作和审美艺术来说,尤其应该避免使审美本质化和经验化,而应该从认知论的角度出发,把包括审美主体(人)、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过程的整个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于舞蹈美学来说,就要把舞蹈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对象,由此带来的舞蹈审美的特殊性必然就会给舞蹈美学研究带来很大的影响。作为舞蹈美学建设本身来说,要做到“本体的”和“自律的”,当然,对舞蹈艺术及审美的特点尤其需要关注。这些特点主要是舞蹈采用人体作为艺术媒介而带来的。首先,舞蹈艺术有一个二度创作的问题。舞蹈演员既是构成舞蹈的材质,又是舞蹈的二度创作者,对审美活动的复杂度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人的身体语言与书法艺术有些相似,既含有一定的内容意义,又具有视觉的形象性与形式美。书法是静止的,而舞蹈是流动的,人的身体语言也不如文字的含义那样明确。这就涉及舞蹈艺术的另外两个特点,一是人体语言较为抽象化,“语义”模糊,像哑剧般的动作是舞蹈不大采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舞蹈形式美感和生命体验的重要。二是舞蹈艺术的审美活动即时性很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流动的,不可重复的。这种“动”是舞蹈的灵魂,只有“动”才能延续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中一维指向的永恒。在几乎静止的舞蹈中我们也能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动”。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对舞蹈艺术评价很高,他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写道:“尤其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这时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他还写道:“音乐和建筑分别是时间和空间中纯形式的艺术,以“非模仿自然的境相来表现人心中最深的不可名的意境。而舞蹈则又为综合时空的纯形式艺术,所以,能为一切艺术的根本型态。”究其含义,大概是说舞蹈艺术已经完全“超脱”了造化万物的外在形象,不借助任何其他,而仅以纯粹的身心去直接关照和体验宇宙的本质。这样高度凝练抽象的特点造成了对舞蹈艺术具体的、操作性的分析与把握的难度。(www.chuimin.cn)
舞蹈美学所关注的“人体动态形象”的特殊之处,使美学学科建设的特点也成为难点。实际上,舞蹈理论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舞蹈特点的难以把握。最后要指出的是,当笔者过多地关注舞蹈美学的哲理思考的时候,于平导师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提醒,即舞蹈美学的学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的、思辨性的问题,它还必须面对某些形而下的、操作性的课题。例如,舞蹈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表现语言,尽管我们有拉班的“动作分析”理论,但运用这种理论对舞蹈语言定性定量的分析还远远不够。当我们看到文学批评对文字表述的精确而深刻的分析,当我们看到音乐美学运用结构主义的音乐符号学对音乐语言的分析取得进展,这种差距就显得更为迫切。如果没有一些适用的、可操作的方法对特殊的舞蹈艺术进行“解剖”,我们的舞蹈美学就只能是美丽的空中楼阁,缥缈而失去根基。因此,舞蹈艺术的这些特点,以及未能在这里列举到的舞蹈艺术特点都将是舞蹈美学需要特别关注并予以阐释的。
有关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美学教育的文章
如何将上述美学学科与舞蹈艺术两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大的方向。如前所述,舞蹈美学就像沟通美学与舞蹈之间的桥梁,从学科分级来看,美学在“上”,而舞蹈在“下”。舞蹈美学对“上”的功能是学科分支对上级学科而言,美学是哲学的分支,而舞蹈美学又是美学的分支。审美哲学是最高、最核心的分支,对审美活动进行哲学的、形而上的思考。而审美设计学则是以上各个研究在应用领域的延伸。......
2023-11-06
在中国舞蹈理论与实践的先驱人物——吴晓邦的倡导下,中国舞蹈家协会于1981年正式成立了“舞蹈美学研究会”。事实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舞蹈美学均卡在了这个瓶颈之中,需要我们继续潜心研究,期待日后有所突。......
2023-11-06
至此,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概念较为宽泛,在中国教育界首先开始实施的就是艺术教育。舞蹈以其独有的艺术特性开始进入课堂,成为素质教育进程中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应值得注意的是,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对专业舞蹈教育的一种技能教育的重复,它的课程应是独立的、有其训练目的的。......
2023-11-06
在这个基础上,现当代民族民间舞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又具备了自己的审美特征。从广场到课堂,最终上到舞台,“情”始终是民族民间舞最重要的审美取向。舞蹈作品不仅仅是被观众进行审美处理,在形成的过程中演员和编导也会进行审美取向的处理。......
2023-11-06
对舞蹈美学体系研究既要框架严谨、内容丰盈,又要富有理论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其难度不小,难点不少。如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同时又要将这些成果有机地统一起来,尽可能完整地包容舞蹈美学的全部研究对象,避免褊狭性是难点之一。这些难点显示出舞蹈美学体系的研究需要广博的视野、深度的把握,才能够跨越它们。......
2023-11-06
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唯一的途径是接受艺术教育,其中校园舞蹈是当然不可少的。它们整合在一起才能构建起校园舞蹈学的大厦,校园舞蹈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走科学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舞蹈艺术健康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校园舞蹈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缺少师资,硬件设备较差,课程设置不科学,招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理念和管理还有待于研究和发展。......
2023-11-06
在中国,尽管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美学学科,但在历史长河中也积淀下深厚的美学传统。有些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先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舞蹈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将舞蹈美学的建设“推”上日程,这是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觉。当然,除了这两方面外,音乐、美术、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建设经验也是我们要积极借鉴的。......
2023-11-06
问题的表述方式由否定式悄然转换为肯定式,这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舞蹈美学问题域基线的去蔽与敞开。这是中国舞蹈美学体系性著作的明确结论,也是现代世界范围内舞蹈美学思考所走的路子。舞蹈美学的整体发展方向、对象选择、方法选择、框架搭建等大问题均应从这一定位出发,以获得其理论上的统一性,因而它构成了舞蹈美学问题域的另一条基线。......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