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教育成果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美学教育成果

【摘要】:在中国,尽管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美学学科,但在历史长河中也积淀下深厚的美学传统。有些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先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舞蹈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将舞蹈美学的建设“推”上日程,这是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觉。当然,除了这两方面外,音乐、美术、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建设经验也是我们要积极借鉴的。

实际上,美学是一个近代的“泊来品”。自从1750年美学在西方诞生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才逐渐成为独立的,影响广泛的学科。它与哲学始终相伴相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鲍姆加通到康德基本确立美学的独立地位再到黑格尔等人,早期西方美学充满了浓厚的形而上的终极关怀与理性哲学色彩。随着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的发展,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美学思潮开始分化,有的开始从空洞的“形而上”撤离,有的扯起了反理性的大旗,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符号论、格式塔心理学以及接受美学等等新的思潮此起彼伏,使美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更加开阔。在中国,尽管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美学学科,但在历史长河中也积淀下深厚的美学传统。无论是孔孟儒家的社会关怀与道德教化,还是老庄道家的天人合一与超然脱世等,传统哲学与美学的境界一脉相承,影响深远,并且独成一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美学大的发展为舞蹈美学构筑了一个大的、深裹的理论背景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个理论基础中,尤其要注意吸取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美学理论中的方法论,比如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二是涉及大文化背景和艺术的美学分析。因为舞蹈美学研究与此息息相关。舞蹈的发展由于其自身特点的限制,总是有理论滞后的感觉。但实际上,随着舞蹈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硕士和博士教育的发展,为舞蹈理论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近几年,舞蹈理论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些理论建设的成果更多的是从舞蹈艺术自身出发,正好可以弥补纯美学理论中的不足。

有学者对舞蹈艺术不同的理论总结并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体系。这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文化历史的,如孙景深、彭松、王克芬的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唐满城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研究,罗雄岩对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研究,于海燕对世界各国舞蹈的文化研究,还有郭明达、朱立人对欧美现代舞、古典芭蕾的译述与研究;二是理论方法的,如资华绮的舞蹈生态学研究,傅兆先的舞蹈语言学研究,胡尔岩的舞蹈创作心理研究以及于平的舞蹈形态学研究等。这些学科的成果为舞蹈美学的门类化、专业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属于学科研究方法的,有属于学科构成框架的,也有属于学科引证材料的。有些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舞蹈美学建设的先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舞蹈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将舞蹈美学的建设“推”上日程,这是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觉。以上两大方面的理论条件,一是由上自下的带有普遍规律的意义,一是由下自上的拥有具体的应用意义,所共同面对的则是总体的舞蹈艺术实践。当然,除了这两方面外,音乐美术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建设经验也是我们要积极借鉴的。(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