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沦丧及其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沦丧及其影响

【摘要】:有如此这般连续不断的猛烈冲击,再加上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糟粕,中国传统文化渐渐远离了国人的视线。这样,千余年来培养起来的民族自尊心、国家自豪感逐渐丧失,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信心也出现动摇。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找寻挽救中国的济世良方,既然传统文化已经受到严重质疑,所以它也就难以承担起此等使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谓不严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从强烈的民族国家自信到“信仰缺失”,也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外部国家的武力入侵及其带来的国家耻辱,打碎了中国人对自己力量的信仰;迷茫之时外部思想传来,一些知识分子遂对其仰望有加,并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来显示自己对新思想的领悟;当国外理念上升为国家制度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再被压缩。有如此这般连续不断的猛烈冲击,再加上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糟粕,中国传统文化渐渐远离了国人的视线。

近代落后挨打的民族国家悲剧动摇了对传统文化的信念秦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强盛帝国的辉煌之旅,期间尽管也有内忧外患、分分合合,但是中国日益强大并在长时间内维持在高位水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中央之国”的君、臣、民,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自是当然。但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让中国这个东方巨人感受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仅仅少量的战舰和英方士兵,就迫使清王朝接受城下之盟,与英国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中国门户洞开,西方列强如潮水般地涌进中国肆意掠夺,日渐蜷缩的中国人无助地看着他国之人趾高气扬地行走在自己的土地上,再加上日益增多的西方先进工业品的传入,中国人只能以诧异和羡慕的眼光看待之。这样,千余年来培养起来的民族自尊心、国家自豪感逐渐丧失,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信心也出现动摇。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过度贬低。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找寻挽救中国的济世良方,既然传统文化已经受到严重质疑,所以它也就难以承担起此等使命。这时,曾经留学欧美和日本的一些知识分子站了出来,他们企图以西方的思想文化来为中国的明天开辟出一条新路,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即是此等思潮的最鲜明体现。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中西思想在中国的大碰撞,在“打倒孔家店”甚至取消汉字等思想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几近体无完肤,以致一些视传统文化为精神支柱的知识分子轰然倒塌。陈寅恪先生就认为,王国维先生之所以在1927年投湖自尽,就是因为他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衰败带来的无以复加的痛苦。吴宓先生也认为,王国维先生的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丧失有关,他甚至在王国维先生的灵前啼血——如果有生之年不能见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自己也将追随王先生而去。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谓不严重。(www.chuimin.cn)

政治运动和社会取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西方思想的传入本就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重大冲击,而一旦某种外来思想体系发展成为国家制度,并且这种制度再催生出一些有悖伦理道德的社会及政治运动,那么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就可想而知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是20世纪对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事件。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成功地使中国摆脱了多年混战的国内局面,大陆地区终于走向统一。但是在新的政体模式下,中国也开启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段,迎来了各种政治社会运动的高发期,“反右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运动”……在改革开放年代,经济发展以压倒一切的面目出现在中国,竞相逐利的时代特色造就了社会伦理道德的进一步沦丧,中国传统文化再遭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