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游学伊朗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某日在旅行中途休息时遇到一个伊朗女孩,经过交谈方知我们的目的地相同,就是去她家所在的城市。而且,伊朗人的热情与开放也让我感觉温暖。带着对伊朗的留恋和对这个国家更为迫切的认知渴求,我踏上了回国之旅。在去机场的路上,一直陪同我们的那个伊朗大帅哥特别交代,到机场告别时女士们一定不要和他握手,因为在机场这样的场合和非亲属异性握手,在伊朗是不被允许的。......
2023-11-06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一个十年以霍梅尼为领袖,这一时期派别斗争在伊朗政治中相当明显。先是自由派与教士之间的争斗,在教士阶层取得优势后,其内部的激进派与温和派又进行了持续的权力争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派别斗争,但很少有某派力量能够取得绝对优势,因为位高权重的霍梅尼很好地扮演了权力“调节器”角色。
1989年6月3日霍梅尼逝世,次日哈梅内伊被推举为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依能够出任领袖,其超凡的政治能力是第一要素,他曾担任国防部副部长、革命卫队司令、德黑兰市教长、霍梅尼在最高国防委员会的代表及该委员会主席,尤为重要的是他还担任过执政的伊斯兰共和党总书记,并且是当时的共和国总统,这使哈梅内伊在制定政策时会更多地考虑现实政治的需要。不过哈梅内依担任的毕竟是政教合一国家的领袖,职位属性要求他一定要坚守宗教和前任霍梅尼之思想。而且,由于哈梅内依的影响力无法与霍梅尼相提并论,这导致伊朗权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分散,国家二号人物总统的权力有所加强。
作为国家一号人物,哈梅内依对总统支持与否事关重大,若二者的观点一致,总统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就会得以顺利进行;若二者意见相左,总统的行动就会大大受到限制。哈梅内伊出任领袖以来伊朗共产生了四位总统,分别是拉夫桑贾尼(1989—1997)、哈塔米(1997—2005)、内贾德(2005—2013)和现任的鲁哈尼(2013年上台)。拉夫桑贾尼于1989年当选为总统,是后霍梅尼时代伊朗的又一位权势人物,也是当时伊朗最著名的务实派代表人物,出任总统后推出振兴伊朗经济的首个五年发展计划(1889—1994),在外交上也大打温和牌,取得较好成绩。但是到拉夫桑贾尼总统后期,哈梅内依经常发表反对外国投资、反对西方文化、反对与西方发展过多关系的言论,拉夫桑贾尼总统的务实政策越来越难以取得实效,其改革形象也大为受损。
在1997年的总统大选中,更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哈塔米当选为伊朗总统。哈塔米总统主张把伊斯兰教的法律、传统与个人权利、自由、法制及公民社会等观念结合起来,在他看来,伊斯兰文化的确存在危机,在警惕西方霸权的同时也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哲学精神。尽管哈塔米出任总统后推出一系列改革政策,唤起伊朗民众的热切期望,甚至在困顿已久的伊朗美国关系问题上也取得较大进展,但遗憾的是,从参加竞选开始哈塔米就不是哈梅内伊最希望获胜的候选人,哈塔米所力推的内政外交越来越不合哈梅内伊之意,国家一号人物与总统的渐行渐远,使得哈塔米的诸多政策愈加陷入困境。(www.chuimin.cn)
在事关未来发展路线的抉择关口,2005年伊朗迎来又一次的总统大选,对霍梅尼思想非常推崇且受哈梅内伊支持的内贾德赢得大选。内贾德是一位思想保守对外激进的平民化总统,在内政外交方面均推出一些富有争议的政策,这既强化了伊朗内部的伊斯兰特征,也把伊朗推进“核危机”的国际漩涡中,伊朗遭受到更为严厉的国际制裁,国家发展因此举步维艰。内贾德虽然在2009年的总统大选中再次胜出,但是这次大选结果遭到伊朗其他势力的持续抗议,伊朗甚至因此爆发了严重的政治动荡。
历经内贾德的保守执政,2013年伊朗选民把温和务实的前核谈判代表鲁哈尼推到总统宝座,鲁哈尼总统力主求变,特别是在与国际社会的核谈判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积极。面临国内不满情绪的日益加重和本人遭遇挑战的不断加大,哈梅内伊也加入到深得民心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行列,伊朗最终在7月14日与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加德国达成全面解决伊核问题的协议,这是力主通过谈判化解与西方矛盾的鲁哈尼总统的一大胜利,该协议的达成必会增加总统职位在选民心目中的分量——在今后的伊朗政治观察中,需要给予民选总统日益增多的关注。
有关上帝也会哭泣 行走中东的心灵激荡的文章
首次游学伊朗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某日在旅行中途休息时遇到一个伊朗女孩,经过交谈方知我们的目的地相同,就是去她家所在的城市。而且,伊朗人的热情与开放也让我感觉温暖。带着对伊朗的留恋和对这个国家更为迫切的认知渴求,我踏上了回国之旅。在去机场的路上,一直陪同我们的那个伊朗大帅哥特别交代,到机场告别时女士们一定不要和他握手,因为在机场这样的场合和非亲属异性握手,在伊朗是不被允许的。......
2023-11-06
基于此等改变和状况,我又把目光转向宗教与地区或国家发展的关系层面,查看基督教之于西欧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强盛时期的宗教角色。欧美国家的主流宗教信仰几乎清一色的是基督教。历经重重迫害之后,基督教于313年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92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宣布为国教,基督教从此走上一个迅速发展期,并逐渐成为欧洲的主流信仰。中国的历史发展则提供了另一个观察宗教作用的视角。......
2023-11-06
1970年9月28日接替去世的纳赛尔出任总统后,萨达特总统励精图治,对埃及的内政外交做了大幅度改革,并且殚精竭虑地谋划对以色列的战争。1981年10月6日,为纪念第四次中东战争胜利8周年,开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萨达特总统等埃及的一干要人自然位居检阅台。在他最喜欢的10月6日这一天,他被国内隶属于伊斯兰激进力量的军人刺杀身亡。萨达特逝世后被安葬于无名英雄纪念碑的底部中空地带。......
2023-11-06
白宫有54个房间,现在的场景布局基本保持了巴列维国王时期的原貌,以期向来客展示前国王的奢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略地位日益显现的伊朗成为大国的竞争之地,英苏在1941年8月出兵占领了伊朗,礼萨国王被迫退位,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9月16日登基,是为人们熟知的巴列维国王。......
2023-11-06
抵达开罗次日,我们前往老城区的悬空教堂和犹太会堂考察。千余年来,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就如此紧凑地共存于开罗老城这个狭小的区域。果不其然,当我要乘车离开时,司机告诉我待会儿警察还会来检查我的相机。检查完毕没有问题,我们顺利驾车驶离哈里里市场区。开罗哈里里市场的咖啡区这是我和艾兹哈尔大学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但却落了个如此下场,悲剧啊。......
2023-11-06
的确,近十余年来,有关中国是不是或何时成为超级大国的争论不绝于耳。不过,认为目前中国已经达到超级大国高度的人还是少数,有更多的人认为中国今后可以发展成为超级大国。中国零点调查公司2008年3月24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国人认为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22.6%的国人表示中国永远不会成为超级大国,21.1%的国人表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将在20年以后,而认为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超级大国的比例仅为25.4%。......
2023-11-06
在韩国停留四个小时后,又迎来一段更长的旅程,大韩航空用了近11个小时把我带到利雅得的哈立德国王机场,此刻已是沙特时间凌晨三点。我俩行驶在奔往利雅得的道路上,路两旁灯光连连,途径的沙特女子大学更是壮观。初步印象,就安静和整洁程度而言,利雅得是相当不错。从第二沙特王国起,利雅得就成为阿拉伯半岛的政治中心,时下的利雅得是沙特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也是利雅得省的首府,人口已经超过400万。......
2023-11-06
在政治混乱和经济恶化的窘况下,在“1·25革命”过去17个月之后,埃及终于迎来2012年6月的总统大选。随着穆尔西总统的下台,其支持者掀起了连续不断的游行示威,并且制造了一些暴力事端。面对此景,埃及军方禁止穆尔西及穆斯林兄弟会数名高层出国,警方也下令逮捕数百名穆斯林兄弟会领导人及成员。2013年10月9日,穆斯林兄弟会被埃及当局正式解散,也就是成了非法组织;12月24日,埃及临时政府总理又宣布穆斯林兄弟会为恐怖组织。......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