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帝的泪水:探寻犹太教视角下的巴勒斯坦

上帝的泪水:探寻犹太教视角下的巴勒斯坦

【摘要】:在犹太教经典《圣经》中,巴勒斯坦被称作“迦南”,今日关于迦南的大部分记述,包括犹太人的早期历史,都源于《圣经》。直到今天,位于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市内的“列祖墓”仍然是犹太人的神圣之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征服了巴比伦王国,他下令犹太人可以返回以色列故土,并且承诺帮助他们重建位于耶路撒冷的宗教圣殿,于是5万多名犹太人回到了巴勒斯坦,在第一圣殿的旧址上建立了第二圣殿。

在犹太教经典《圣经》中,巴勒斯坦被称作“迦南”,今日关于迦南的大部分记述,包括犹太人的早期历史,都源于《圣经》。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在《旧约》中起初被称为亚伯兰,99岁时上帝才为他改名为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则称其为易卜拉欣。

据《圣经》记载,约公元前2000年,身居今伊拉克北部哈兰的亚伯兰得到耶和华(上帝)的启示:“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1]在此等情况下,75岁的亚伯兰带着妻子撒莱和侄子罗得等族人,向迦南奔去。当来到迦南的示剑(今巴勒斯坦的纳布卢斯)时,耶和华再次显现,对亚伯兰说:“我要把这里赐给你的后裔。”[2]

虽然得到耶和华的垂爱,但是亚伯兰的迦南之旅并不顺利,资源的有限让迦南人对这支新来的队伍充满戒意甚至敌意,这时迦南又发生了严重饥荒,亚伯兰不得不带领族人迁往埃及。度过劫难从埃及再次回到迦南后,迦南人的竞争和自己内部的分裂让亚伯兰神伤,在侄子罗得带着部分族人离开后,身处今耶路撒冷附近的亚伯兰得到来自耶和华的指示:“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3]此后亚伯兰就来到今巴勒斯坦境内的希伯伦,并定居于此,而且势力迅速壮大,成为当地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生活日渐稳定下来并逐步走向富足的亚伯兰仍然还有忧伤事,那就是妻子撒莱还是没能为他带来后人。撒莱心有愧意,主动提出让自己的埃及侍女夏甲做亚伯兰的妾,但是“亚伯兰与夏甲同房,夏甲就怀孕了。她见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4]。撒莱深感委屈,在得到亚伯兰的许可后,就以自己的方式苦待夏甲,夏甲被迫逃离。夏甲在旷野中遇到耶和华的使者,使者劝她返回主母撒莱那里,并为她即将出生的儿子取名为以实玛利。于是夏甲再次回到撒莱身边,并且在亚伯兰86岁时生下以实玛利。[5]以实玛利(即《古兰经》中的伊斯玛仪)的后裔就是阿拉伯人。

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向他显现:“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之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他们的神。”[6]之后耶和华还告诉亚伯拉罕,其妻撒莱要从此改名为撒拉,并赐福她次年得子。这样,在亚伯拉罕百岁、撒拉年逾90岁之际,他们的儿子以撒出生了。以撒的后裔,即是犹太人。

此时亚伯拉罕拥有了两个儿子——夏甲生的以实玛利和撒拉生的以撒。就女性魅力而言,年老的撒拉远逊于年轻很多的夏甲,再者撒拉也担心未来的财产继承问题,于是就对亚伯拉罕说:“你把这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这使女的儿子不可与我的儿子以撒一同承受产业。”[7]亚伯拉罕虽然为此而忧愁,但还是听从耶和华的安排,把夏甲和以实玛利打发走了。撒拉在127岁死去了,悲痛万分的亚伯拉罕向赫人购买麦比拉洞以作安葬撒拉之用,当亚伯拉罕在175岁去世后也葬在这里,之后他的多位后人亦是如此。直到今天,位于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市内的“列祖墓”仍然是犹太人的神圣之地。(www.chuimin.cn)

后来由于迦南地区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亚伯拉罕后裔随之迁往埃及,《圣经》上称其为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在埃及发展迅速,埃及统治者忌惮于他们的势力,于是便利用沉重苦役等方式折磨他们。对以色列人更为不利的是,法老还吩咐他的子民说:“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们都要丢在河里;一切的女孩,你们要存留她的性命。”[8]在这种严峻的情势下,以色列人的著名先祖摩西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并且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犹太教的教规、教义、教法等基本确立,犹太民族也基本成型。

历经四十年的磨难,以色列人最终在约书亚的带领下返回迦南之地,并且在扫罗的领导下于公元前1020年建立了以色列王国,此后历经大卫王(公元前1004—公元前965年)和所罗门(公元前965—公元前930年)的强盛期,特别是在所罗门时期,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他们历史上的第一宗教圣殿,使之成为犹太人国家和宗教生活的中心。[9]但是在所罗门之后,这个统一王国便分裂为两部分——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的犹太王国,前者在公元前722年被亚述人灭亡,后者则于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征服,而且犹太人的宗教圣殿也被巴比伦人毁掉。即使是被掠到遥远的巴比伦,以色列人也日夜凝望着耶路撒冷:“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10]

犹太教圣地西墙(亦称哭墙)
此墙是古犹太王国第二圣殿西墙的一段遗址,中国国内通常认为犹太教教徒至此墙例需哀哭,但据作者实地观察,很少有哀哭的。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征服了巴比伦王国,他下令犹太人可以返回以色列故土,并且承诺帮助他们重建位于耶路撒冷的宗教圣殿,于是5万多名犹太人回到了巴勒斯坦,在第一圣殿的旧址上建立了第二圣殿。[11]之后犹太人就生活在波斯帝国及其后的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之内,保持着程度不等的自治,而且犹太人哈斯蒙尼王朝(公元前142年—公元前63年)还曾独立统治大部分原所罗门王国的土地80年。[12]但是当罗马人在公元前63年成为巴勒斯坦的主宰后,犹太人在此地的境遇每况愈下,于是他们接连发动起义反抗,这招致罗马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并且最终被彻底击败,宗教圣殿也被毁坏,此后只有为数极少的犹太人继续生活在巴勒斯坦,绝大多数犹太人则踏上了漫长的“大流散”之旅。现在,第二宗教圣殿遗迹的耶路撒冷西墙是犹太教最为神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