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里有话等待倾诉[1]某省半数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目前没有针对教师的心理辅导机构■对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51.23%存在心理问题前段时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俞国良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倡双主体,即学生、教师同等重要。......
2023-12-04
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学科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与学生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健康的心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也常与某些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教师如果缺乏健全的人格,喜怒无常、赏罚无度,就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尤其是对于人格尚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反之,教师人格健全,适应良好,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活动,那么,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工作和家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充分体现了教师除了以学问培养人才之外的另外一项任务,就是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导学生。在道德教育上如此,在心理教育上也是如此。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本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与一个成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心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明显提高;相反,如果教师表现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或暴躁易怒等不良的心态,就会使课堂心理气氛紧张,使学生感到压抑,思维活动受束缚。
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与此相反,一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的教师会使学生心情舒畅,一位善于以积极方式排解不良情绪的教师,同样也会使学生学会正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www.chuimin.cn)
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愉快地向教师学习,甚至把教师作为崇拜偶像藏在自己心灵的深处。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着适应社会。如果把学校和班级也看作是一个小社会的话,教师无疑是这个社会中具有主流影响力的人物。因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够相互尊重,学生较为信任和理解,不仅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也能够身体力行地教会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方式,使学生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可能专横、粗暴、不尊重学生,使学生对人产生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影响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培养。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心理健康不仅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心态良好、意志坚强,有进取心、同情心、创造力,人际关系协调,人格完善,能迅速调节不良情绪,就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以自身健全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反之,人格不完善、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常常是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冷漠粗暴,很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和形成一些消极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教师的指导。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他们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大脑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生活经验少,自控力差,又缺乏分辨力,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容易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和青春期情绪困惑等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有关学校心理学的文章
教师心里有话等待倾诉[1]某省半数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目前没有针对教师的心理辅导机构■对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51.23%存在心理问题前段时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俞国良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倡双主体,即学生、教师同等重要。......
2023-12-04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工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增加值同步增长,职业教育的比重将大大增长。通过对国内近30年的工业增加值统计分析,每年工业增加值的指数基本上都高于人均GDP的增长指数。面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仅仅依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对。......
2023-11-07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以上事例说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紧密相关,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真正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与我们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男性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人群,最明显的差别不是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023-12-04
《心理健康教育》编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篇主要与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应,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和就业的教育与辅导等。目的在于为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使教师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023-12-04
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言行会直接、间接地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影响。社会角色认同的改变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挑战。教师这一职业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心理压力并引起教师情绪上的波动,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此外,要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象,还应无条件地接受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自己的职业,职业是个体社会性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根本途径。......
2023-11-06
总之,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根据调查了解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是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中学生占32%;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是高中学生心理有健康问题的占39.79%。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2023-10-18
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成绩,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要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健康标准,还要有特殊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悦纳自己的教师身份,是教师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之一。所谓悦纳就是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教师职务现状并为之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能否抵抗一定程度的焦虑也是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