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摘要】: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健康的心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工作和家庭。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学科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与学生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健康的心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也常与某些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教师如果缺乏健全的人格,喜怒无常、赏罚无度,就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尤其是对于人格尚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反之,教师人格健全,适应良好,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活动,那么,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工作和家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充分体现了教师除了以学问培养人才之外的另外一项任务,就是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导学生。在道德教育上如此,在心理教育上也是如此。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本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与一个成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心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明显提高;相反,如果教师表现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或暴躁易怒等不良的心态,就会使课堂心理气氛紧张,使学生感到压抑,思维活动受束缚。

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与此相反,一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的教师会使学生心情舒畅,一位善于以积极方式排解不良情绪的教师,同样也会使学生学会正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www.chuimin.cn)

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愉快地向教师学习,甚至把教师作为崇拜偶像藏在自己心灵的深处。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着适应社会。如果把学校和班级也看作是一个小社会的话,教师无疑是这个社会中具有主流影响力的人物。因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够相互尊重,学生较为信任和理解,不仅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也能够身体力行地教会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方式,使学生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可能专横、粗暴、不尊重学生,使学生对人产生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影响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培养。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心理健康不仅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心态良好、意志坚强,有进取心、同情心、创造力,人际关系协调,人格完善,能迅速调节不良情绪,就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以自身健全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反之,人格不完善、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常常是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冷漠粗暴,很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和形成一些消极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教师的指导。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他们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大脑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生活经验少,自控力差,又缺乏分辨力,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容易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和青春期情绪困惑等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