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学生角色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群体。与学生角色相比,职业人角色就复杂得多,也更加具有个人色彩。在经济方面,进入职业角色就意味着经济的独立,没有理由再依赖家庭和他人的帮助,这也是职业角色比学生角色更加具有功利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3-09-26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长期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并随之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等。
(1)教师的认知特征
教师的认知特征表现在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上。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
(1)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教学效能感
1.教学效能感的含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顺序完成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2.教学效能慼的分类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1)个人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
(2)一般教育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
3.教学效能感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和作用(www.chuimin.cn)
(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第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便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努力工作,在教学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向困难挑战;效能感低的教师则认为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影响巨大,而自己的影响则很小,因而常放弃自己的努力。
第二,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效能感高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注意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不断学习有关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效能感低的教师,由于不相信自己在工作中会取得成就,便难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总结和提高。
第三,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工作时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和恐惧,常常处于烦恼之中,无心教学,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阿什顿和吉布森等人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论制定的教学效能感量表,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结果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之所以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因为教师通过其外部的行为表现影响学生,而这种行为又影响学生学习的效能感,进而支配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其成就,反过来学生的成就和他们的各种学习行为,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4.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学校的特点、人际关系等。研究表明,工作发展的条件和学校的客观条件,对一般教育效能感具有明显影响;工作发展的条件、学校风气和师生关系,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明显的影响。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他的价值及自我概念等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
(1)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第一,社会文化背景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某些传统教育观念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第三,学校所处的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明显的影响。
第四,教师群体的学生观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影响。
(2)教师的主观因素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与外部因素相比较,教师的主观因素则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和自我概念价值,通常被人看作用来区分好坏、重要性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有关学校心理学的文章
大学生是学生角色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群体。与学生角色相比,职业人角色就复杂得多,也更加具有个人色彩。在经济方面,进入职业角色就意味着经济的独立,没有理由再依赖家庭和他人的帮助,这也是职业角色比学生角色更加具有功利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3-09-26
回顾自己全部的受教育经历,我逐渐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身后的职业角色榜样绝对不只大学导师。她认为解决学生的问题最要紧。她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五年级班主任谭老师的课堂总是魅力四射,再抽象的数学公式,经过她的解释,就成了一桩桩家常趣事。而谭老师会告诉我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再提高。历史老师孙老师是一个瘦小精干的老太太。多少年过去,我最怀念的老师就是这位如邻家奶奶一样极具亲和力的孙老师。......
2023-10-29
(一)教师的传统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就要求教师扮演一个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仁慈、温和、耐心和亲切地对待学生,积极地无条件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二)当代教师的社会角色当代职业教师的社会角色是基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或要求而设定的,同时也能从中反映出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023-08-20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社会对教师素质的关注尤为突出,无论是关注其道德责任还是强调专业素质,都是从局外人的视角出发对教师的社会角色提出了规范。所谓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它是由一系列角色构成的角色系统。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是一个连续......
2023-11-06
创立某种“仪式”给自己创立某种“仪式”,以它为界将每天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分开。这种“仪式”可以是与在餐桌上与孩子谈论学校的事情,也可以是喝上一大杯柠檬汁……相反,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或是将一些家务留到周末再处理,就能使做家务成为工作之余的放松手段。......
2023-12-06
比如《帮小鸟找家》一课,先让学生想象: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树会是什么样子?然后,组织学生表演短剧——“帮小鸟找家”,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现今,我们适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时期,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
2023-08-01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着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追求。它在教师的职业行为中,具有一种启动的力量,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自我修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地做好教育工作。这便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上述这些方向因素的有机结合并作用于教师,便可达到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
2023-10-22
教师,广义地说,泛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者。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多次出现“师”字。首先,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其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到了周代,我国已经设有专职官师氏,并有大师、小师之分。最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这样,就由从事脑力活动的剥削阶级中分化出了教师。......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