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摘要】:综合已有关于中学生品德的研究,我们对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已有研究发现,中学生道德评价水平的高低同参与道德问题的讨论等实践活动的多寡成正相关。培养和锻炼中学生的道德意志要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必须重视其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锻炼,增强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此外,还要根据中学生不同的意志特征,对其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影响。

综合已有关于中学生品德的研究,我们对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中学生的道德知识,提高其道德认识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帮助中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概念及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中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信念。

(1)培养中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道德评价是指运用道德知识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已有研究发现,中学生道德评价水平的高低同参与道德问题的讨论等实践活动的多寡成正相关。要培养中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教师应该时常对社会上的是非、善恶等行为做正确的评价,给学生做道德评价的示范。

(1)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感(www.chuimin.cn)

道德情感总是伴随着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出现的,人们对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表示喜爱,对不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表示厌恶等情感都属于道德情感。教师要丰富中学生相关的道德概念,并使其与各种情绪体验联结起来,激发他们的情感;还可以为中学生提供榜样的具体形象和生动事例,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1)培养和锻炼中学生的道德意志

要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必须重视其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锻炼,增强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为中学生提供道德意志锻炼的榜样,引发他们锻炼意志的愿望;向中学生提供具有适度困难的任务,让他们经过努力并最终取得成功,对学生在活动中作出的各种意志努力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为中学生组织有关意志锻炼的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他们锻炼意志的自觉性。此外,还要根据中学生不同的意志特征,对其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影响。

(1)训练中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化,体现着由内部的意识活动向外部的实践活动转化,这是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阶段。只有当道德行为转化为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习惯时,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要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应该指导中学生选择合理的道德行为练习和训练,提高其行为练习的自觉性;积极为中学生创设合理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重复出现,尽可能避免和排除不良行为的重复机会;要恰当利用表扬和批评,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