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而中学时期则是继此之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后的第二个飞速发展期,因而也被称为“自我的第二次诞生”“自我的发现”时期。中学生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因而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反抗心理和各种情绪上的矛盾。同一性延缓指的是个体还处于对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阶段,正在积极地搜集各种信息,比较各种可能性,渴望发现适合......
2023-11-06
(1)情绪情感更加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
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高亢而热烈,他们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被激怒,甚至会由于一时的冲动而不顾一切。特别是初中生的情绪是强烈的,被称为“暴风骤雨”时期,他们的情绪有时具有不可遏制性。
(1)情绪情感不够稳定,具有两极性
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都十分敏感。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有一种高傲的感觉;有时又常常为自己的不足担心,所以在情绪、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出两极性的特点。
(1)情绪理解力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具有一定的掩饰性
中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情绪的产生有复杂的心理原因,他们对他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对他人和自己的情绪理解也较准确。中学生也逐渐学会如何运用情绪表达规则,正确、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一定的掩饰性。
(1)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经历了由外部调节转到内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转换认知角度、自我暗示、适当宣泄、升华等有效地情绪调节策略。
(1)情绪持续时间增长,出现心境化趋势
无论是外显的情绪反应,还是内心的情绪体验,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持续时间都会逐渐延长。
(1)情绪体验的内容更加深刻丰富,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www.chuimin.cn)
随着知识结构的完善,社会经验的丰富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中学生的情绪体验日益深刻,体验的内容日益广泛,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绪情感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社会性情绪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信息栏】11-4: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
青少年面临着很多的情绪困扰,教育者应该让他们掌握必要的情绪调节策略。
1.认知重评:指改变对事物个人意义的认知,使情绪得到调整。认知重评策略又可分为评价忽视与评价重视两种具体策略。“忽视”为减弱性调节方式,表现为个体以忽视、回避和减弱等方式,对情境中可能引起情绪的刺激进行评价,尽可能地不去感受情境可能引起的情绪。“重视”是一种增强型调节方式,表现为个体通过增强对可能引起情绪的情境的评价,增强情境与个人的关联性。
2.自我暗示:指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如林则徐为了使自己制怒,在墙上挂“息怒”二字;在考场中,为了克服考试焦虑,可自我安慰“我怕,别人也许更怕,所以没有什么好怕的”。
3.注意转移:指有意识地将注意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的一种先行关注策略。例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转移注意对象,如做剧烈运动、与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可以很好地调节不愉快的情绪。
4.表达抑制: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件,人们常抑制自己不满的行为表现,如愤怒,以免影响人际关系。当遇到非常愉快的事件时,也常抑制表现,如成功时避免得意忘形,以免对他人表现出一种炫耀之感。
5.情绪宣泄:是指对自己情绪释放的适应性表达,包括替代表达与直接表达。替代表达指通过间接表达情绪,使情绪得到释放的一种情绪调节方式。例如,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通过写日记等方式间接倾诉)、高喊、哭泣或对令你情绪不佳的假想对象进行发泄等方式可以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回归平静。直接表达指面对激发情绪的事物,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一种情绪调节方式。例如,当受别人侮辱时,直接通过言语或武力等方式释放自己的愤怒情绪。
资料来源:巫文胜,郭斯萍,郭薇.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2007(5):22-24.
有关学校心理学的文章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而中学时期则是继此之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后的第二个飞速发展期,因而也被称为“自我的第二次诞生”“自我的发现”时期。中学生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因而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反抗心理和各种情绪上的矛盾。同一性延缓指的是个体还处于对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阶段,正在积极地搜集各种信息,比较各种可能性,渴望发现适合......
2023-11-06
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已呈现出辩证逻辑思维的特征。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中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023-11-06
理查德·戴维森以他对西藏僧侣大脑的研究而闻名,他对情绪类型进行了专门的分类。因为情绪风格比情绪状态或特质更接近于潜在的大脑系统,所以,它们可以被认为是我们情感生活中的原子——情感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情绪风格标志着特定的神经通路,它超越了我们日常生活、内部和外部组织中经常听到的关于情绪的基本解释和讨论。基于严谨和长期的科学观察,戴维森建立了六种情绪风格。风格1:恢复力。......
2023-08-02
在更短的时间内,我们的情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现代领导者需要意识到,并试图控制它们,因为它们是我们日常情感反应的沃土。下面请看顶级情绪专家丽兹·米勒博士的一段话:我们都有情绪……这种情绪提供了让愤怒情感成长的土壤。米勒著名的情绪分类法使用两个变量来绘制一个情绪地图:一个轴上的能量和另一个轴上的幸福感。血清素和内啡肽是积极情绪、良好的内脏功能和缓解疼痛的源泉。......
2023-08-02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在日常用语中二者也可以相互替换。情绪是与有机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联的体验,侧重于生理的反应和外部表现。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征,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2023-11-06
概括地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此外,一件事物也可以产生诸如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等复杂甚至矛盾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阅读材料黑色星期一人的心境跟生物节律有密切关系。有一种说法叫作“黑色星期一”,对于那些按照正常工作日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星期一是他们心境最低点。一些高校学生的犯罪行为和自杀行为就是这种情绪冲动性的表现。......
2023-11-03
主观体验是指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外部表现又称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题干中孙老师误认为他在睡觉,当场严厉批评了李某,李某因此感到郁闷与愤怒,属于情绪的主观体验。题干中鲁智深经常出现强烈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激情。其中,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2023-10-18
在情感与情绪的关系中,情绪先于情感之前发生,带有情境的性质,稳定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但情感对情绪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情感是相对稳定的,情感当中迸发的情绪往往是极致且富有张力的。在剧目藏族舞蹈《嘎卓鲁阳》中,表达的是一个对家乡有着深切眷恋情感的少女形象。无论是反映情绪还是情感,其外化或投射的形体运动都是一致的。......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