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这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先有直观动作思维,而后才有具体形象思维,一般到青年期之后,才能具有较发达的语词逻辑思维,所以儿童的这三种思维有水平高低之分。而对于成人来说,上述三种思维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2023-11-06
(1)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优势地位,思维已超出具体事物和过程的限制,使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可以利用语言文字,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从思维的发展水平来看,初中生和高中生又有所不同。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据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属于形式逻辑思维阶段。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已呈现出辩证逻辑思维的特征。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形式逻辑思维是完整的表象过渡为抽象的规定阶段;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中导致具体再现的阶段。中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具有片面性和偏执性的特点
中学阶段由于独立思考的要求,使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中学生开始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常常不满足教师、家长或书中的对于问题的解释,他们更喜欢独立地寻求答案,也喜欢与人争论,这样,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就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
但中学生还同时存在对问题的看法比较片面,难以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甚至偶尔会出现钻牛角尖的偏执性特征。因此,教师和家长一方面要鼓励中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出现的缺点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
【信息栏】11-3:形式运算阶段的假设演绎推理(www.chuimin.cn)
形式运算阶段的假设演绎推理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当面对问题,他们从所有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的一般理论开始,并从可能发生什么的特殊假设进行推论,然后以有序的方式验证这些假设,看哪些在现实中起作用。
在皮亚杰著名的钟摆问题中,给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呈现不同长度的绳子、系在绳子上不同重量的物体和一根用来挂绳子的横木。然后要求他们每一个人指出是什么影响钟摆的速度。
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提出四种假设:(1)绳的长度;(2)挂在绳上的物体的重量;(3)在释放前物体的高度;(4)推物体的力量。然后保持其他因素恒定,一次改变一个因素,他们试验了每一种可能性。最后发现只有绳子的长度引起速度的不同。
对比起来,具体运算期的孩子的实验是不系统的。他们不能分离每种变化的结果。例如,他们可能验证绳长的影响而不保持重量恒定,比较短的轻钟摆和长的重钟摆。同样,他们也没有注意到那些不能由任务中的具体材料立即暗示出来的变量——钟摆释放的高度和推钟摆的力量。
资料来源:贝克.儿童发展[M].5版.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6.
有关学校心理学的文章
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这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先有直观动作思维,而后才有具体形象思维,一般到青年期之后,才能具有较发达的语词逻辑思维,所以儿童的这三种思维有水平高低之分。而对于成人来说,上述三种思维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2023-11-06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逐步学会使自己的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材料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记忆任务,还要进行必要的督促和检查,在帮助他们按时按要求完成识记任务的同时启发其自觉性。......
2023-11-06
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经历了由被动地接受家长或教师的任务进行观察,逐步发展为自觉主动地制定观察计划,进行有意识的观察。中学生不仅能够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的差异,而且能够发现事物的异同,找出事物的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2023-11-06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思维认识的领域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入。正因为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特点,所以人成了“万物之灵”。......
2023-11-06
各种感觉的后象就是这种感觉记忆的不同表现。信息保持时间极短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说明信息消失的速度很快,这一特点对信息加工来说极为重要。可见信息的瞬间登记和急速消失是使感觉记忆保持高度效能的条件。虽然信息在感觉记忆阶段停留的时间极短,但足以使人的认知系统对它们进行各项操作和加工。......
2023-11-06
到了近代,经验的心理学迅速发展,成为哲学心理学的主流,主要探讨知识经验是怎样产生的,属认识论问题。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于英国,鼻祖是培根,重视感官经验的作用。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于法国,鼻祖是笛卡尔。在自然科学中,对心理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生理学和物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结果表明对动物智力的测量并非易事,最终认识到这是一项无意义的工作。......
2023-11-06
实验表明,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约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我国学者测定的短时记忆广度是:无关联的汉字一次能记住6个,十进位数字是7个,线条排列是5个。要想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加工和组块。可见,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有人认为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2023-11-06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其1930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提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品德心理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论的简要评价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以下规律:儿童的道德认知是呈阶段式发展的,这些阶段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