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校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摘要】:低级心理机能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所特有的。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由此,维果茨基清楚地阐明了人类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

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相关的理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另一类是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理论,如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信息栏】11-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他特别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1.心理发展的实质

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指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在于以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如思维、有意注意属于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所特有的。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儿童心理机能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心理结构的形成;(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2.内化学说

维果茨基用“内化说”来解释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即“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他认为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起源于外部活动,然后才内化为个人内部的心理机能。由此,维果茨基清楚地阐明了人类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www.chuimin.cn)

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认为,对儿童的教学至少要明确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在独立的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注重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并向传统教育学中的“量力性”或“可接受性”等教学原则及“成熟决定论”等提出了挑战。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这意味着:第一,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动的特点;第二,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3)学习的最佳期限

维果茨基认为发挥教学最大作用的途径就是抓住“学习的最佳期限”,过早或过迟的学习均不利于儿童发展。教学需以成熟为前提,但更重要的应使教学建立在正在开始但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之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之前。对一切教学和教养过程而言,最重要的恰恰是那些处于形成阶段,但还未到教学时机的过程,只有在此时施以适当的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