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心理学: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学校心理学: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摘要】:教育只有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定向性和顺序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一刀切”。教师要善于抓住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就容易取得最佳效果。

教育只有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下。

(1)定向性和顺序性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遵循从不随意性到随意性的顺序,思维过程由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等。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不能“凌节而施”。

(1)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的发展从一定时期发展到另一新时期在功能发展水平上存在质的差异,表现为心理特征多方面复合模式的差异,从而显示出发展上质的飞跃。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一刀切”。

(1)不均衡性(www.chuimin.cn)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而是体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平衡的。例如,个体的身高体重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发育期发展最快,称之为发展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在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感知觉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

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敏感期的概念。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教师要善于抓住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就容易取得最佳效果。

(1)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存在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从群体的角度来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生理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心理机能、社会角色和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性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以及环境因素的差异所致。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尊重和理解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此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并得到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