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智力与能力、知识在学校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智力与能力、知识在学校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智力与能力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智力与知识1.智力与知识的区别我们都知道,人的知识有多寡,智力水平也有高低。将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寓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重视知识传授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智力也不断获得发展。

(1)智力与能力

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人要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种活动,总要有一定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条件作保证,保证完成活动所需要的这种基本条件就属于能力。例如,一个教师要完成教学活动,就需要一些基本能力作保证,如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等。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这些能力,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当然,要想完成任何一种复杂的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结合构成一个系统,单凭一种能力是不行的。例如,如果一个人只是口头表达能力强,而其他能力都很差,则这个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因为他可能由于不善于组织教学而无法传授好知识。同样,如果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很好,知识也很丰富,但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则他也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因为他可能在教学上出现自己心里明白,但学生不明白的情况。

按照能力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可以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就是智力;特殊能力就是在某些专业或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人要顺利地进行某种活动,必须既具有一般能力,又具有与某种活动相关的特殊能力。

(1)智力与知识

1.智力与知识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人的知识有多寡,智力水平也有高低。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常常认为个体的知识越多,其智力水平也必然越高。而事实上,知识和智力这两个概念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1)含义不同

我国心理学家皮连生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被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由此可见,人们所掌握的知识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贮存,是认知活动的成果;而智力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是由个体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比如,在证明一道数学几何题的过程中,个体所用的定义、定理和公理等属于知识范畴;而在推证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则属于智力范畴。

(2)发展变化趋势不同

相对而言,智力的发展要比知识的获得慢得多,且个体智力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种发展、停滞和衰退的变化趋势。但人的知识在一生中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www.chuimin.cn)

(3)迁移程度不同

智力的迁移范围较广,个体智力的发展可以在所有的活动中产生影响作用;相对而言,知识迁移的范围较窄,它仅在相类似的活动中起作用。

2.智力与知识的联系

(1)知识的掌握能推动和促进智力的发展

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智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知识和经验贫乏的人,其智力不可能发展得很好。同时,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心理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参与的程度越大,个体所获得的各种知识单元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完备而有效地联结成一个系统,对智力发展就起着越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知识传授的形式;另一方面要注意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使得陈述性知识丰富准确,程序性知识与心理活动充分结合,以提高智力活动效能。

(2)知识的掌握依赖于其智力的发展

人们掌握知识是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的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

正因为知识与智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也不能脱离知识的学习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来发展其智力,在发展智力的要求下掌握知识。将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寓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重视知识传授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智力也不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