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摘要】:人的意志品质不是生而具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意志品质目的性教育,就是要求学生既要明确行为的目的性,也要认识到行动的社会价值。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总之,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有目的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不是生而具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作为一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将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同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才能够将远大目标转化成苦干精神和奋斗的动力。

(1)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意志行动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行动。意志品质目的性教育,就是要求学生既要明确行为的目的性,也要认识到行动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把远期目的和近期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看到近期目的是为了实现远大目标的一个具体步骤,也能够注意到远期目的的社会意义,减少行动的盲目性。

(1)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依据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对自身行为、情绪和需求等的主动调节与控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Tangney 等人(2004)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具有良好自我控制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学业成就。

(1)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经说过:不应当捏塑一个人,而应当锻炼出一个人,这就是说,先要好好烧红,然后再用锤子去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取得一些成绩,这些活动恰好是锻炼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机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不断优化自身的意志品质。

(1)引导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既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着重激发学生在培养自身良好意志品质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锻炼,勇于面对困难,在艰巨任务面前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坚持不懈,不断培养自身意志品质的坚韧性。

总之,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有目的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反思与探究】

1.选择题: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因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2016年真题)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www.chuimin.cn)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2.简答题: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辨析题: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2015年真题)

4.材料分析题: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竞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2016年真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

【第八章资源链接】

1.Richard J.Gerrig,Philip G.Zimbardo.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是美国许多大学里推荐使用的经典教材,该书的作者津巴多博士(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是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著名教授。在书的第十二章第二节和第四节,分别介绍了饥饿动机和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2.刘大文,杨广学.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在本书的第三节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品质的不同方面,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

时蓉华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曾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在本书第二节中,作者介绍了马斯洛的生平,需要层次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注释】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