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心理学: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学校心理学: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在日常用语中二者也可以相互替换。情绪是与有机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联的体验,侧重于生理的反应和外部表现。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征,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1)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在日常用语中二者也可以相互替换。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情感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二者的区别是为了学术讨论方便所作的一种理论上的划分。

情绪是与有机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联的体验,侧重于生理的反应和外部表现。情绪出现较早。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感是与有机体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联的体验,侧重于心理的反应。情感出现较晚,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征,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较难持久。情感则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1)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身和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体验。如果个体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会产生自豪感、幸福感、欣慰感等肯定的体验;反之,则产生羞愧、不安等否定的体验。如果个体认为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会产生赞赏、爱慕、敬佩等肯定的体验;反之,则产生反感、厌恶、憎恨等否定的体验。道德感是品德结构的重要成分,它对行为有巨大的推动、控制和调节作用,可以使个体保持良好的行为,并制止行为的过失。(www.chuimin.cn)

道德感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有的道德感是全人类共有的,如母爱、爱国、救死扶伤等。有的道德感则因历史时代的变更和民族的差异而有所变化。例如,封建社会的爱情观尊重的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自由的爱情与爱慕是为人不齿的。读过《红楼梦》一书的人都能清晰地记得,贾母对黛玉爱慕宝玉之情的评价是“如果她这样想,那我是错疼了她”。

2.理智感

理智感是个体在智力活动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探求和热爱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理智感的表现多种多样,它体现出个体对自己在智力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态度。例如,发现问题时的好奇、疑虑;得不到答案时的苦闷、焦虑;得到答案时的喜悦、自豪等。理智感是个体追求真理、探求知识的直接动力,是一种深刻的认识上的需求。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鉴赏或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三类。人对辽阔的大海、险峻的山峰、清幽的山林自然景观产生的美感属于自然美感;对勇敢、善良、坦诚等人类美好行为产生的美感属于社会美感;对绘画、音乐戏剧所产生的美感属于艺术美感。

人类对美感的评价有其共性,如人们普遍认可仙鹤、熊猫的形象是美好的;认为鳄鱼、蛇的形象是丑恶的。此外,美感又具有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特点。例如,封建社会以女人小脚为美;有的人认为行为艺术很美,有的人则认为毫无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