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心理学:情绪状态与影响

学校心理学:情绪状态与影响

【摘要】: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对人的影响往往保持时间较长。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恐惧。三是脱离引发激情的环境。应激应激又称为应激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危险的境遇下独立地采取果断的决定,在瞬息变化的情况下做出迅速的反应,这些都是应激状态。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对人的影响往往保持时间较长。工作成败、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等会对心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心境的弥散性是指个体具有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心境中的喜悦、悲伤、生气、害怕要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成为人一生的主导心境,例如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词中所流露出的悲伤几乎是永恒的。

心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帮助人们克服困难,保持身心健康;消极不良的心境则会使人意志消沉,悲观绝望,无法正常工作和交往,甚至导致一些身心疾病。所以,保持一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境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1)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恐惧。激情的发生会降低自我控制的能力,改变人的整个态度,使人产生异乎寻常的行动。处在激情状态之下,人的认识活动受到了限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在激情消失之后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因此要注意对消极激情的控制。

常采用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自我提醒。易激动个体或者是由于生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或者是由于缺乏控制激情的教育和训练。易爆发激情个体应时常自我提醒,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激情,如林则徐悬挂“制怒”条幅进行自我警戒。二是冷却处理。当激情产生后,不要急于解决引发激情的问题,采取冷静的态度,将问题暂时搁置以后处理。如同学间发生争执,不要急于争论是非,等待双方冷静后解决。三是脱离引发激情的环境。当争执发生时,立即主动地(或被动地)离开争执现场,以利于双方冷静,避免激情继续高涨而引发更强烈的冲突。四是以超脱或幽默的态度对待引发激情的人和事。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以“难得糊涂”相标榜,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个人利害之争。

(1)应激

应激又称为应激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是精神紧张。适当的应激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但过强的应激(包括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使得适应机制失效时导致机体的功能障碍。与应激相关的疾病有消化道溃疡、原发性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应激时还会出现自身免疫病和免疫抑制。

心理学上,应激具有其积极的意义。生活中遭遇突发事件时,紧急的情景刺激有机体,促使其激活水平很快改变,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化。在危险的境遇下独立地采取果断的决定,在瞬息变化的情况下做出迅速的反应,这些都是应激状态。应激可能使人的活动变得积极,思想变得清晰明确。人的个性特征在应激反应中起决定作用,迅速的判断力、意志的自觉性和果断性、坚毅的精神、类似的行为经验,都是积极应激反应不可缺少的条件。

(1)挫折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社会、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遭受严重挫折时,个体在生理上表现为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胃溃疡、胃穿孔等疾病;在情绪上表现为抑郁、消极、愤懑,易导致心理疾病。个体体验到挫折后,在情绪和行为上的表现往往是以综合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反应有以下几类。

1.攻击

攻击是个体受到挫折以后产生的强烈的侵犯和对抗的情绪反应,是情绪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攻击有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直接攻击是个体受挫后,把愤怒情绪指向对其构成挫折的人或物,多以动作、表情、言语、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一般对自己的容貌、才能、权力及其他方面较为自信者,易将愤怒情绪向外发泄采取直接攻击行为。转向攻击是个体将挫折引起的愤怒和不满情绪转向发泄到自我或与挫折来源不相关的其他人或物上的行为。(www.chuimin.cn)

2.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受到威胁时激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是一种隐隐约约有害的预感。这种消极情绪由紧张不安、急躁、忧虑、抑郁等交织在一起,能使人陷入茫然无措的痛苦状态中。适度的焦虑水平可以激发个体潜力,提高个体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考试前适度的焦虑可提高复习效率,但焦虑过度或持续时间较久则会导致神经状态失调,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

3.退化

个体行为的发展原本是有一定规律的,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起来。当个体遭受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这种成熟倒退现象就是退化。例如,某位老年妇女钱包被偷后,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4.固执

固执是指个体在受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行为,尽管情况已经变化,这种行为并无任何结果,但是刻板式的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5.冷漠

冷漠是当个体遭受挫折后,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挫折情境漠不关心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表现方式。冷漠行为的发生同个体过去的经验密切相关。如果个体每遇挫折后采用攻击方式就能够克服困境,那他以后就会继续采用攻击的方式;反之若因采用攻击而招致更大的挫折,那他就会采用相反的方式,即逃避或以冷漠的态度来对待挫折。

6.逃避

逃避是个体不敢面对自己预感的挫折情境而逃避到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去的行为。主要类型有逃向另一个现实、逃向幻想世界和逃向生理疾病。

个体在遭遇挫折以后可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通过自我力量应对挫折。当个体受到挫折后,应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目标、方法、阻力和助力,找出造成挫折的真实原因,对挫折做出符合实际的准确归因。目标水平的高低和确定的标准是否合适是挫折感的一个关键成因。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是避免挫折、获得自信的一个重要条件。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使个体的内在心理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最后要学会改善挫折情境,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把挫折对自己的打击当成自我磨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