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运动知觉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运动知觉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摘要】: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的移动特性的反映就是运动知觉,它直接依赖于对象的运动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太慢太快,或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距离太小太大,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对于人和动物的适应性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运动知觉在人类生活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影响运动知觉的因素运动知觉的产生依赖于下述主客观条件。人眼刚刚能够看清的物体的最快的运动速度,称为运动知觉的上阈,一般为35度/秒。

(1)什么是运动知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的移动特性(如物体在空间上的位移、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反映就是运动知觉,它直接依赖于对象的运动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太慢太快,或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距离太小太大,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对于人和动物的适应性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动物只能知觉运动的物体,它们对于静止的东西不反应,运动的物体是它们危险和食物的信号。运动知觉在人类生活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运动知觉分为真正运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位移,由此引发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 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例如,给人们呈现两条直线,一条水平,一条垂直,或者两条相互平行,当时距为60 毫秒左右时,就会看到从一条直线向另一条直线的运动;而如果时距过长或过短,就会看到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两条直线的情况。

2.诱导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叫诱导运动。例如,晴朗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3.自主运动

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4.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www.chuimin.cn)

(1)影响运动知觉的因素

运动知觉的产生依赖于下述主客观条件。

1.物体运动的速度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速度太慢,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如人眼不能觉察出钟表时针的运动,不能感知花朵开放的变化过程。人眼刚刚能够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最小视角范围一般为1~2分/秒,称为运动知觉的下阈。同样,物体运动太快,人眼也觉察不出来,例如人不能觉察光的运动。人眼刚刚能够看清的物体的最快的运动速度,称为运动知觉的上阈,一般为35度/秒。

2.运动物体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以同样速度运动的物体,由于它们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不同,它们运动的角速度也不同。距离近者我们知觉起来运动的速度快,距离远者知觉起来速度慢。

3.观察者自身的静止与运动状态

人要知觉运动,往往是以那些相对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例如,坐在平静的船舱里的顾客,是以不动的海岸作为参照物来知觉客船的运动的。在火车上,当邻近火车开动时,观察者往往辨不清是自己的列车开动还是另一列车在开动,此时,只要看一下月台上不动的东西,就可以辨清。

4.目标物的照明

目标物照明低,人们难以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因而容易发生车祸多发生在傍晚和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