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心理学:空间知觉的重要性与影响

学校心理学:空间知觉的重要性与影响

【摘要】:空间知觉是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等。空间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官协同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人长期生活经验和大脑思维的结果。由于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之中,所以深度知觉对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深度知觉的产生,主要是双眼视觉的作用。方位知觉对物体或自身所在空间方向、位置等属性的反映叫方位知觉。

空间知觉是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等。如果人不能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方位,就不能适应客观环境。空间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官协同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人长期生活经验和大脑思维的结果。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网膜的视像形状和眼睛察看物体时动觉刺激是形成形状知觉的重要信息;手抚摸物体时肌肉活动所产生的动觉,也是物体形状的信号。人脑对这些视觉的、动觉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就产生了反映客观事物形状的知觉。

在形状知觉中,对象的轮廓具有重要的意义。轮廓是图形与背景的分界线,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和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轮廓决定形状。轮廓清楚,形状就清楚;轮廓模糊,形状就模糊。因此,教师在直观教学中欲使学生对图形形成清晰的知觉,必须考虑到用明度或颜色的变化来突出图形的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如图4-6 所示。

图4-6 主观轮廓(资料来源:Coren,1972)

(1)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方面属性的反映。人对于物体大小的知觉是靠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实现的。由于人在生活实践中使视觉、触觉、运动觉和各种判断距离的信号建立了联系,因此,人能单凭视觉信号判断物体的大小。

物体大小的视知觉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物体的实际大小。在距离不变时,视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因此,视像大小是物体大小知觉的一个重要线索。第二,知觉者离物体的距离。同一物体,知觉到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物体由于远近不同,可能视像大小知觉相同,但我们并不认为它们大小相同。

【信息栏】4-3:经验与空间知觉(www.chuimin.cn)

经验与空间知觉

先天盲的人在医治复明后的最初几天是看不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远近的。经过几天之后,他逐渐形成了视觉与触觉、运动觉的联系,开始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距离。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你会发现新生儿是可以倒视的。你递给他一个玩具,他抓倒了。这是由于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正常人看东西却是正立的呢?这是触觉、运动觉和经验参与的结果。19世纪心理学家斯特拉顿(Stratton,1896)给自己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开始时,他看到的物体是倒立的。经过8天后,又成了正立的。当他摘下眼镜时,他看见的物体又是倒立的,经过12天才矫正过来。这表明,人的知觉不仅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而且在生活实践中改造。

(1)深度知觉

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为深度知觉,它包括立体知觉与距离知觉。由于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之中,所以深度知觉对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形成深度知觉需要一些线索,主要有单眼线索与双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包括: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与阴影、运动视差、物体的结构级差、颜色分布和眼睛的调节。双眼线索指由双眼所提供的深度与距离的信息。深度知觉的产生,主要是双眼视觉的作用。双眼线索包括视轴辐合、水晶体的调节与双眼视差。

(1)方位知觉

对物体或自身所在空间方向、位置等属性的反映叫方位知觉。在方位知觉中,视觉的方向定位和听觉的方向定位是方位知觉的两种主要的形式。

当人们用眼睛观察周围环境时,环境中的物体就在视网膜上形成了不同的投影。由于物体在视网膜的投影的位置不同,便给大脑提供了它们的空间方位的信息。听觉的方向定位是人双耳的机能。人的左、右两耳中间相隔一般为27.5 厘米。由于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这是人利用听觉耳进行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