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苕霅村致远堂:古建中西合璧,具文物价值

苕霅村致远堂:古建中西合璧,具文物价值

【摘要】:致远堂,为族内祖堂,清道光七年遭火灾。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苕霅村有3 处重要历史建筑,核定为文保单位。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宗熙因其母亲病重,准备赴老家奔丧而委托其弟建造此宅,以供其妻儿、随从在丧期居住,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该建筑正屋保存尚好,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作为名人旧居,人文内涵丰富,有一定的文物价值。顶部为三角形,中堆塑一麒麟,呈昂首状,堆塑均在“文革”时被损毁,痕迹尚存。

苕霅村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据张氏家谱、王氏家谱记载,曾有崇本堂、致远堂,惜毁于大火中。崇本堂,为祖祠,有内堂三间,深三丈五尺(约11.67 米),中间广一丈八尺(6 米),两大房广一丈四尺(约4.67 米),东首墙外余地一块,祠众首事有世章、亦同、亦忠、亦勋、亦正、景垚等。致远堂,为族内祖堂,清道光七年(1827)遭火灾。其基地深四丈七尺(约15.67 米),广一丈八尺(6 米),前后左右四明两弄,俱系开放,村民出入无阻。

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苕霅村有3 处重要历史建筑,核定为文保单位。主要分布在苕霅村东北侧区域,有陈宗熙旧居、亨仁房、龙泉庙等。其现状大多基本完整,少数残损严重,功能多为民居。

1.陈宗熙旧居

陈宗熙旧居位于苕霅村,由陈宗熙出资于20 世纪40 年代末所建。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宗熙因其母亲病重,准备赴老家奔丧而委托其弟建造此宅,以供其妻儿、随从在丧期居住,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该建筑坐北朝南,占地359平方米,由一正一厢组成,平面呈L 形。正屋面宽四开间,四阿屋顶,因状似农民打稻草用的“稻桶”,俗称“稻桶屋”。梁架六柱八檩,前出廊,一步架。东偏厢四间,其中南首一间为门厅,现已倒塌,大门尚存,朝东,青石槛框,门楣雀替雕刻花卉纹。

该建筑正屋保存尚好,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作为名人旧居,人文内涵丰富,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2.亨仁房(www.chuimin.cn)

亨仁房位于尚田镇苕霅村亨房1号,根据口碑调查,建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为陈宗熙大弟陈宗熏旧宅,土改时曾用作乡政府办公场所。后此地又开设服装厂、竹编厂、卫生所等,现为陈宗熏女儿居住。该建筑坐东朝西,占地473 平方米,一正二厢三合院式,均为单檐硬山顶两层楼房。正屋面宽四间一弄,梁架五柱七檩,前出廊,一步架。厢房南北各两间,其中南厢房西间为门厅,大门朝南,青石槛框,门额正中嵌青石匾一块,中楷书“葵庐”两字,两侧堆塑花卉纹。顶部为三角形,中堆塑一麒麟,呈昂首状,堆塑均在“文革”时被损毁,痕迹尚存。

该建筑虽整体比较破败,但格局规整,且建筑二层饰木质花栏杆,下部多线脚出檐,上雕刻花卉纹、垂珠纹等,具有比较典型的西洋风格,有一定的价值。

3.龙泉庙

龙泉庙位于尚田镇张家滩村口,为清晚期建筑。庙神无考。该庙坐北朝南,占地556 平方米,四合院式,原由山门、戏台、两厢、大殿组成,戏台于“文革”时被拆除。山门五开间,进深三柱六檩,为单檐硬山顶。东西厢房各三间,为单檐硬山顶两层楼房。大殿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十檩,明间梁架五架抬梁,带前后双步,次间立中柱,梢间同次间。该庙山门及大殿檐柱和牛腿上雕刻有人物及花卉图案,有一定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