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行与思课程思政

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行与思课程思政

【摘要】:二、具体的实践与做法在思考“田野”体验式课程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学院形成了多个课程思政教育主题,这里主要以最近学院课程思政展示活动中,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为例,简要介绍学院开展“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教育的三条主线:1.“田野”认知主线,突出生态文明认同该主线在日常生活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中寻找对接点。

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课程思政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教育。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找到合乎逻辑的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对接点。好的对接点有助于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浑然一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科学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以“田野”作为对接点,以体验为途径,开展了“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教育目的和意义

专业课程知识往往较为抽象。一方面,单纯讲授理论知识,会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研究表明,贴近生活的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如果缺少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耦合的对接点,只是简单地进行说教,较难实现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教育。许涛(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认为,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综上分析,把专业课程中抽象的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生活化的、生动的、鲜活的情景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开展体验式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专业发展置于区域、国家发展等真实情境之中,达到育人润物无声效果。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三个专业都研究地球表层空间,也都关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只是侧重点不同。因此,三个专业可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局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等不同尺度的真实情景相结合。这里所说的区域、国家发展等真实情境就是“田野”。因此,学院的课程思政,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将学生带入局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等“田野”,通过“田野”探究,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象化、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收获专业知识;通过“田野”探究,将学生置身于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有利于从中体验专业知识的价值,真切感受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深刻体会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在体验基础上的笃信和在理论自觉基础上的践行自觉。

二、具体的实践与做法

在思考“田野”体验式课程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学院形成了多个课程思政教育主题,这里主要以最近学院课程思政展示活动中,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为例,简要介绍学院开展“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教育的三条主线:

1.“田野”认知主线,突出生态文明认同

该主线在日常生活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中寻找对接点。如植物生产与生活、气候变化与生活、水环境与生活、大气环境与生活等,贴近生活,将生活经验、真实情景与知识学习、课程思政相结合,在认知日常生活与环境关系中,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植物地理学》从“人与植物关系”+“植物食用价值”入手,以“家庭植物性食物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及问题”为主题展开探究,激发地理思维,树立良好的生态观。《浙江地理》探究浙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学习“两山理论”精神和主要实践行动。(www.chuimin.cn)

2.“田野”保护主线,强化责任担当

该主线在环境问题监测、评价、治理等中寻找对接点,在学习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同时,体会环境责任原则、环境保护技术应用与研发的责任担当等。《环境法规与标准》以水污染案件为案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污染者负担;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的环境责任原则。《环境评价》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结合历史上发生的黑死病、鼠疫等各类疫情,引导学生认识环境评价的重要意义,体会专业责任。《城市设计》在讲授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时,结合当前疫情,引导学生理解城市设计不仅仅关注物质空间,更多的是空间背后的人的活动和行为,凸显责任意识。《城市污染监测新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气溶胶传播途径为情景,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探讨病毒气溶胶的传播途径,强化责任感。

3.“田野”规划主线,彰显行动体验

该主线在环境规划过程中寻找对接点。在学习产业布局城乡规划、环境规划等知识的同时,强调行动体验。《经济地理学》以本次疫情中口罩等防疫物资为例,引导学生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兼顾整个口罩产业链,探究“口罩生产企业的空间布局与优化”,思考防疫物资的及时供给问题。《城市规划与生活》通过探究如何利用空间和交通规划减缓气候变化,为环境保护献计。

三、成效与收获

学院开展了“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19年以来,推出了“探寻初心,筑梦乡村”“田野思政课”,开展5次课程思政展示周活动,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建设了20多个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案例,实现课程门门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