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线上教学恢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为优秀大学生的培养保驾护航。教师以线上教学的方式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才培养的形式为抗疫默默付出。疫情使线上教学一下子进入了不同学段的每个人心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步伐。但线上教学的发展不会随疫情结束而消散,而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推动下,在线上教学便捷、丰富、高效、自由等优势的突显下,不断扩大受众,不断更新功能,不断深入教学,不断拓展维度。......
2023-11-06
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课程思政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教育。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找到合乎逻辑的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对接点。好的对接点有助于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浑然一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以“田野”作为对接点,以体验为途径,开展了“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教育目的和意义
专业课程知识往往较为抽象。一方面,单纯讲授理论知识,会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研究表明,贴近生活的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如果缺少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耦合的对接点,只是简单地进行说教,较难实现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教育。许涛(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认为,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综上分析,把专业课程中抽象的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生活化的、生动的、鲜活的情景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开展体验式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专业发展置于区域、国家发展等真实情境之中,达到育人润物无声效果。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三个专业都研究地球表层空间,也都关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只是侧重点不同。因此,三个专业可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局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等不同尺度的真实情景相结合。这里所说的区域、国家发展等真实情境就是“田野”。因此,学院的课程思政,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将学生带入局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等“田野”,通过“田野”探究,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象化、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收获专业知识;通过“田野”探究,将学生置身于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有利于从中体验专业知识的价值,真切感受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深刻体会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在体验基础上的笃信和在理论自觉基础上的践行自觉。
二、具体的实践与做法
在思考“田野”体验式课程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学院形成了多个课程思政教育主题,这里主要以最近学院课程思政展示活动中,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为例,简要介绍学院开展“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教育的三条主线:
1.“田野”认知主线,突出生态文明认同
该主线在日常生活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中寻找对接点。如植物生产与生活、气候变化与生活、水环境与生活、大气环境与生活等,贴近生活,将生活经验、真实情景与知识学习、课程思政相结合,在认知日常生活与环境关系中,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植物地理学》从“人与植物关系”+“植物食用价值”入手,以“家庭植物性食物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及问题”为主题展开探究,激发地理思维,树立良好的生态观。《浙江地理》探究浙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学习“两山理论”精神和主要实践行动。(www.chuimin.cn)
2.“田野”保护主线,强化责任担当
该主线在环境问题监测、评价、治理等中寻找对接点,在学习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同时,体会环境责任原则、环境保护技术应用与研发的责任担当等。《环境法规与标准》以水污染案件为案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污染者负担;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的环境责任原则。《环境评价》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结合历史上发生的黑死病、鼠疫等各类疫情,引导学生认识环境评价的重要意义,体会专业责任。《城市设计》在讲授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时,结合当前疫情,引导学生理解城市设计不仅仅关注物质空间,更多的是空间背后的人的活动和行为,凸显责任意识。《城市污染监测新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气溶胶传播途径为情景,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探讨病毒气溶胶的传播途径,强化责任感。
3.“田野”规划主线,彰显行动体验
该主线在环境规划过程中寻找对接点。在学习产业布局、城乡规划、环境规划等知识的同时,强调行动体验。《经济地理学》以本次疫情中口罩等防疫物资为例,引导学生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兼顾整个口罩产业链,探究“口罩生产企业的空间布局与优化”,思考防疫物资的及时供给问题。《城市规划与生活》通过探究如何利用空间和交通规划减缓气候变化,为环境保护献计。
三、成效与收获
学院开展了“田野”体验式课程思政,19年以来,推出了“探寻初心,筑梦乡村”“田野思政课”,开展5次课程思政展示周活动,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建设了20多个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案例,实现课程门门思政。
有关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行与思的文章
通过线上教学恢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为优秀大学生的培养保驾护航。教师以线上教学的方式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才培养的形式为抗疫默默付出。疫情使线上教学一下子进入了不同学段的每个人心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步伐。但线上教学的发展不会随疫情结束而消散,而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推动下,在线上教学便捷、丰富、高效、自由等优势的突显下,不断扩大受众,不断更新功能,不断深入教学,不断拓展维度。......
2023-11-06
利用虚拟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使学习不因疫情而停止,不因距离而无措。之后我们会在通知内发布课前任务单,包括课前学生需要预习的教材内容、在学习通上需要学习的对应教材中章节的视频、发布网上作业、提出思考的问题。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以促进线上教学质量。......
2023-11-06
作为一名教技学生,同时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对于这样特殊的授课方式,我也有些自己的思考。老师布置作业后,同学们可以在线提交,不懂也可以点开同学的作业,略作“参考”。网上学习平台众多,我使用的主要是大学生慕课,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MOODLE平台以及超星学习平台。......
2023-11-06
近年致力于学前教育专业创意版画课程的探索,并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作为美术老师,我认为“视觉抗疫”的力量可能会更有冲击力。这一幅幅作品代表的,除了几次课程习得的纸版画制作技法,还体现了学生在新冠疫情下对抗疫人群的赞美,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的信心。这是学生们用作品进行的“视觉抗疫”,也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3-11-06
看着地图标注的颜色渐渐变成触目惊心的红色,我们也仿佛渐渐被新冠病毒吞噬。新冠病毒冲淡了年味、阻断了回校的路,而我们只能选择默默等待。新冠病毒像一只无情的大手阻断了我们回校的路,但是却扼杀不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疫情面前,我们化科技为利剑,给予了新冠病毒沉重的一击。与坚守中沉淀,于开拓中发展。此次疫情正好让我的生活变得纯粹,频繁的社团活动变为偶尔的线上。第六,因为线上教学,所以作业完成情况难以监督。......
2023-11-06
疫情前,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大多基于课堂现场教学,以教师讲授、小组讨论、专题汇报等方式开展。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以SPOC平台上的“基础英语B”为案例,聚焦“新型冠状病毒”专题。外国语学院19级基础英语课程组第一周的教学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主题,利用超星学习平台有效开展了专业教学,同时又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了教学中。......
2023-11-06
对师生而言,校内的课堂授课时间有区别于生活时间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而网络直播课堂则呈现为对生活时间的偶然断裂或嵌入,构成了个体时间感的“干扰”。因为身体的缺席,网络直播课堂将这种置身现场空间的三维全息直觉引导取消了,而只剩下干瘪的语言信息交互。身体的缺席是传播完整性失落的一环。......
2023-11-06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课程思政成为推动国家、高校以及个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推动国家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地改革发展,合理地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合进专业实践教学中,这就是贯彻十九大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改革的直接驱动。......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