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行与思:云课堂的特殊性及学习成果

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行与思:云课堂的特殊性及学习成果

【摘要】:一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不容小觑。然后,我们来看不一样的云课堂是怎样开展的,老师和同学们付出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由于云课堂的特殊性,老师们还要为在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掉线、卡屏、杂音等做好应对准备。最初,我个人还没有从假期的懒散状态中调节过来,并不能充分适应云课堂这一全新的学习模式。作为大学生党员,我除了在云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还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到与此次疫情相关的各种信息。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 会计171班 姜君

疫情突发,我们度过了一个最为平静却最不平凡的春节,也迎来了云上学习的机会。

首先,我们要了解云上学习的必要性。一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不容小觑。该病毒已经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校园中人流量密集,在疫情没有完全好转前开学容易导致病毒传播;二是我们已经具备云上学习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等硬件设施已经十分完善,同时,各大学习平台、软件也已经达到大规模使用的标准。

其次,我们来讲一讲线下课堂和云课堂的区别与联系。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线下课堂上,老师往往是站在讲台上,结合投影和黑板讲课。由于处于同一空间中,老师能够及时观察到同学们的表情、姿势,从而判断是否要调整讲课进度;同学们则可以通过观看课件,以及在课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学习探讨新的知识。在这一类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最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学习效果最为显著。与传统线下课堂不同,云课堂上师生之间隔着电子屏幕,由于空间上的差异,师生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老师和学生都无法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这一情况下,老师无法直接判断是否调整讲课进度,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无法进行最直接的沟通。除了传播媒介、所处空间、学习模式不同,线下课堂和云课堂均是老师授课所用、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因此,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利用好云课堂,早日将教学和学习进程推进下去。

然后,我们来看不一样的云课堂是怎样开展的,老师和同学们付出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第一,对老师而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在云课堂授课的老师们来说,可选择的教学平台和软件有许多,如浙江省平台、中国大学慕课、钉钉、腾讯课堂、网易公开课。不同的平台和软件有各自的优势。老师们以十二分认真的态度为我们选择了适合课程的平台和软件。仅仅选择好平台和软件还不够,老师们还要紧锣密鼓备课。由于云课堂的特殊性,老师们还要为在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掉线、卡屏、杂音等做好应对准备。就以我所学的课程“商务礼仪实训”这一课程为例。课前,郑冉冉老师选派课代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通知同学们进行线上教学测试,保证能够顺利开课;课中,郑冉冉老师以耐心、细心指导每位同学的不足之处,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积极回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后,郑冉冉老师通过作业来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也给出相关网课链接让同学们课后学习。作为一名课代表,我参与了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的学习互动和课后作业的收集工作。经历了整个云课堂的准备、开展、结尾这些流程,我充分认识到课前准备工作、课上学习和课后反馈等任务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云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平台。(www.chuimin.cn)

第二,对我们学生来讲,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状态,开启云学习模式。“假期综合征”这一词在近几年在上班族、学生等群体中广泛传播,人们也在被它影响着。就以学生群体为例,“假期综合征”往往出现在熬夜、暴饮暴食、过度娱乐等行为之后,以头晕、精神不集中等症状伴随着学生群体。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要想在云课堂上认真听课,做好课前准备,完成课后的相关任务都显得十分困难。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从二月十三号以来,我们的网络课程已经上了近一个月。最初,我个人还没有从假期的懒散状态中调节过来,并不能充分适应云课堂这一全新的学习模式。几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存在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后巩固不到位的问题,学习效果并不好。决心改变这一状态,我开始认真思考并作出相应调整。首先,在老师课前将课件上传到班群后,我及时下载查看,将内容整体浏览一遍;其次,在老师直播教学过程中,我将手机、电脑充分利用起来,手机用来听讲,电脑用来记笔记;最后,我在课后会结合老师所讲内容和笔记,及时完成相关作业,此外还要在相关学习平台和软件上观看视频进行补充学习。当然,以上调整还要充分结合规律的作息,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为此,我将自己的作息从假期模式调整到校园模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天的学习生活。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我的学习状态得到了改善,学习效果也较开始时有了明显提升,也体会了云课堂学习的乐趣。

第三,对学校而言,需要通过云平台将“疫”米阳光照进浙师学子心中。除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顺利进行,学校还关注我们全校同学心理健康情况。三月一号,校长郑孟状教授在线上给全校同学上了一堂战“疫”成长课。郑孟状校长从武汉的防疫情况讲到浙江师范大学的防疫工作,再讲到我校师生积极抗疫,将线上教学、学习和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工作的事例融合到此次公开课上来。我从这节公开课中了解到,身边的同学们在用自己的力量点燃抗疫的星星之火,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以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面貌,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姿态,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一笔一画写下青春的字眼。此外,战“疫”主题班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班主任孙芳桦老师在钉钉上给我们班同学上课,带领我们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关心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督促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此次疫情。通过学习战“疫”成长课和主题班会,我们感受到了“疫”米阳光带来的那份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战“疫”必胜的决心。

第四,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讲,学习战“疫”知识,弘扬青春能量是我们不可推托的责任。作为大学生党员,我除了在云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还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到与此次疫情相关的各种信息。就我所了解的疫情相关信息来说,一月二十三日,武汉全面封城,筑起防疫屏障,尽最大可能防止疫情迅速扩散;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民众、海外华侨积极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驰援武汉,捐款捐物资,为祖国防疫工作贡献力量;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全面宣传了防疫知识,发布疫情动态,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如何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也让人们能够实时了解疫情的变化。此外,青春浙江公众号、学习强国APP也为我们大学生党员提供了网上了解疫情动态学习机会。自疫情爆发以来,青春浙江公众号开办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特辑,让我们能够学习到有关疫情的新知识;学习强国APP也及时报道疫情相关事件,向我们传达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此次疫情,利用好各大平台和软件学习好专业知识和防疫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家人、朋友和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防疫,以积极饱满的态度学习工作和生活。

最后,我想讲一讲自己对于云课堂的理解。云课堂依托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等硬件设施及各大学习平台和软件,将老师和同学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学习工作的愿望。或许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们仍不能适应云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也难以应对各种在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老师和同学适应面对面的传统线下教学和学习模式,这一现象一时间难以改变。随着未来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会越来越强烈。在各种硬件和软件不断升级完善的前提下,云课堂这一教学和学习模式将发展得越来越好,能够满足全国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云课堂还会成为中国校园的主要课堂形式,也能够将全国各地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实现共享。因此,在我看来,此次疫情的爆发既是全国人民共同面临的一场生死大考,更是一次云课堂、云平台以及与之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发展的契机。未来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工具发展的进程将因为此次疫情得到更强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