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郑逸农1.线上教态的调整现在处于疫情期,网课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网课特别多,我每周也有九个网课,所以我们需要重视线上的教态调整。以上介绍了线上教学教师教态的调整和教师心态的调适。不管是教态还是心态,随着网课的推进,各位教师都会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从容,由业余逐渐走向专业。......
2023-11-06
疫情突发,我们度过了一个最为平静却最不平凡的春节,也迎来了云上学习的机会。
首先,我们要了解云上学习的必要性。一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不容小觑。该病毒已经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校园中人流量密集,在疫情没有完全好转前开学容易导致病毒传播;二是我们已经具备云上学习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等硬件设施已经十分完善,同时,各大学习平台、软件也已经达到大规模使用的标准。
其次,我们来讲一讲线下课堂和云课堂的区别与联系。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线下课堂上,老师往往是站在讲台上,结合投影和黑板讲课。由于处于同一空间中,老师能够及时观察到同学们的表情、姿势,从而判断是否要调整讲课进度;同学们则可以通过观看课件,以及在课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学习探讨新的知识。在这一类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最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学习效果最为显著。与传统线下课堂不同,云课堂上师生之间隔着电子屏幕,由于空间上的差异,师生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老师和学生都无法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这一情况下,老师无法直接判断是否调整讲课进度,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无法进行最直接的沟通。除了传播媒介、所处空间、学习模式不同,线下课堂和云课堂均是老师授课所用、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因此,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利用好云课堂,早日将教学和学习进程推进下去。
然后,我们来看不一样的云课堂是怎样开展的,老师和同学们付出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第一,对老师而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在云课堂授课的老师们来说,可选择的教学平台和软件有许多,如浙江省平台、中国大学慕课、钉钉、腾讯课堂、网易公开课。不同的平台和软件有各自的优势。老师们以十二分认真的态度为我们选择了适合课程的平台和软件。仅仅选择好平台和软件还不够,老师们还要紧锣密鼓备课。由于云课堂的特殊性,老师们还要为在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掉线、卡屏、杂音等做好应对准备。就以我所学的课程“商务礼仪实训”这一课程为例。课前,郑冉冉老师选派课代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通知同学们进行线上教学测试,保证能够顺利开课;课中,郑冉冉老师以耐心、细心指导每位同学的不足之处,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积极回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后,郑冉冉老师通过作业来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也给出相关网课链接让同学们课后学习。作为一名课代表,我参与了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的学习互动和课后作业的收集工作。经历了整个云课堂的准备、开展、结尾这些流程,我充分认识到课前准备工作、课上学习和课后反馈等任务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云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平台。(www.chuimin.cn)
第二,对我们学生来讲,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状态,开启云学习模式。“假期综合征”这一词在近几年在上班族、学生等群体中广泛传播,人们也在被它影响着。就以学生群体为例,“假期综合征”往往出现在熬夜、暴饮暴食、过度娱乐等行为之后,以头晕、精神不集中等症状伴随着学生群体。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要想在云课堂上认真听课,做好课前准备,完成课后的相关任务都显得十分困难。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从二月十三号以来,我们的网络课程已经上了近一个月。最初,我个人还没有从假期的懒散状态中调节过来,并不能充分适应云课堂这一全新的学习模式。几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存在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后巩固不到位的问题,学习效果并不好。决心改变这一状态,我开始认真思考并作出相应调整。首先,在老师课前将课件上传到班群后,我及时下载查看,将内容整体浏览一遍;其次,在老师直播教学过程中,我将手机、电脑充分利用起来,手机用来听讲,电脑用来记笔记;最后,我在课后会结合老师所讲内容和笔记,及时完成相关作业,此外还要在相关学习平台和软件上观看视频进行补充学习。当然,以上调整还要充分结合规律的作息,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为此,我将自己的作息从假期模式调整到校园模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天的学习生活。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我的学习状态得到了改善,学习效果也较开始时有了明显提升,也体会了云课堂学习的乐趣。
第三,对学校而言,需要通过云平台将“疫”米阳光照进浙师学子心中。除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顺利进行,学校还关注我们全校同学心理健康情况。三月一号,校长郑孟状教授在线上给全校同学上了一堂战“疫”成长课。郑孟状校长从武汉的防疫情况讲到浙江师范大学的防疫工作,再讲到我校师生积极抗疫,将线上教学、学习和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工作的事例融合到此次公开课上来。我从这节公开课中了解到,身边的同学们在用自己的力量点燃抗疫的星星之火,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以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面貌,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姿态,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一笔一画写下青春的字眼。此外,战“疫”主题班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班主任孙芳桦老师在钉钉上给我们班同学上课,带领我们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关心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督促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此次疫情。通过学习战“疫”成长课和主题班会,我们感受到了“疫”米阳光带来的那份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战“疫”必胜的决心。
第四,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讲,学习战“疫”知识,弘扬青春能量是我们不可推托的责任。作为大学生党员,我除了在云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还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到与此次疫情相关的各种信息。就我所了解的疫情相关信息来说,一月二十三日,武汉全面封城,筑起防疫屏障,尽最大可能防止疫情迅速扩散;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民众、海外华侨积极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驰援武汉,捐款捐物资,为祖国防疫工作贡献力量;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全面宣传了防疫知识,发布疫情动态,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如何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也让人们能够实时了解疫情的变化。此外,青春浙江公众号、学习强国APP也为我们大学生党员提供了网上了解疫情动态学习机会。自疫情爆发以来,青春浙江公众号开办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特辑,让我们能够学习到有关疫情的新知识;学习强国APP也及时报道疫情相关事件,向我们传达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此次疫情,利用好各大平台和软件学习好专业知识和防疫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家人、朋友和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防疫,以积极饱满的态度学习工作和生活。
最后,我想讲一讲自己对于云课堂的理解。云课堂依托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等硬件设施及各大学习平台和软件,将老师和同学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学习工作的愿望。或许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们仍不能适应云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也难以应对各种在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老师和同学适应面对面的传统线下教学和学习模式,这一现象一时间难以改变。随着未来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会越来越强烈。在各种硬件和软件不断升级完善的前提下,云课堂这一教学和学习模式将发展得越来越好,能够满足全国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云课堂还会成为中国校园的主要课堂形式,也能够将全国各地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实现共享。因此,在我看来,此次疫情的爆发既是全国人民共同面临的一场生死大考,更是一次云课堂、云平台以及与之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发展的契机。未来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工具发展的进程将因为此次疫情得到更强的推动力。
有关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行与思的文章
教师教育学院郑逸农1.线上教态的调整现在处于疫情期,网课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网课特别多,我每周也有九个网课,所以我们需要重视线上的教态调整。以上介绍了线上教学教师教态的调整和教师心态的调适。不管是教态还是心态,随着网课的推进,各位教师都会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从容,由业余逐渐走向专业。......
2023-11-06
作为一名教技学生,同时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对于这样特殊的授课方式,我也有些自己的思考。老师布置作业后,同学们可以在线提交,不懂也可以点开同学的作业,略作“参考”。网上学习平台众多,我使用的主要是大学生慕课,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MOODLE平台以及超星学习平台。......
2023-11-06
看着地图标注的颜色渐渐变成触目惊心的红色,我们也仿佛渐渐被新冠病毒吞噬。新冠病毒冲淡了年味、阻断了回校的路,而我们只能选择默默等待。新冠病毒像一只无情的大手阻断了我们回校的路,但是却扼杀不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疫情面前,我们化科技为利剑,给予了新冠病毒沉重的一击。与坚守中沉淀,于开拓中发展。此次疫情正好让我的生活变得纯粹,频繁的社团活动变为偶尔的线上。第六,因为线上教学,所以作业完成情况难以监督。......
2023-11-06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何等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学习的热忱如灯塔,似暖炉,一直都在支撑着我们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纵然困居舍内,难以返校与师友纵情欢笑,思悟的树苗一直都在吸纳天地之精华,不做自缚手脚的落魄者,而是花开满枝,细细编织生命的锦帛。三月莺歌未起,但思悟一直都是进行时的文本。同样,学习建筑艺术不应该仅局限在享受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还应该有许多哲理性的思考。......
2023-11-06
近年致力于学前教育专业创意版画课程的探索,并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作为美术老师,我认为“视觉抗疫”的力量可能会更有冲击力。这一幅幅作品代表的,除了几次课程习得的纸版画制作技法,还体现了学生在新冠疫情下对抗疫人群的赞美,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的信心。这是学生们用作品进行的“视觉抗疫”,也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3-11-06
对师生而言,校内的课堂授课时间有区别于生活时间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而网络直播课堂则呈现为对生活时间的偶然断裂或嵌入,构成了个体时间感的“干扰”。因为身体的缺席,网络直播课堂将这种置身现场空间的三维全息直觉引导取消了,而只剩下干瘪的语言信息交互。身体的缺席是传播完整性失落的一环。......
2023-11-06
而正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句话被中国人实践并佐证了。再次,线上可以实时反馈学习状况,方便了教学评价。全国众多学子能够同步网络上课也证实了中国的信息技术极高的承载能力,这对于信息技术领域乃至社会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尽管如此,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民族精神早已深深影响了每个中国人。不仅同学们坚持每天早起打卡、上课,在疫情期间依旧坚持学习,学校也尽全力不让课程受到疫情太大的影响。......
2023-11-06
美术学院朱敬东值此全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广大中小学、校外机构的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开设空中课堂,以系统的知识构架中小学生坚固的基础。依托浙江省平台的技术支撑,在工作室页面的教研栏目开设“课堂的深度反思与教研”,为每一个直播的老师课堂反思提供保障,也为工作室团队开展批判性学习建立空间。......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