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在线学习:网络千里,心意万里

浙江师范大学在线学习:网络千里,心意万里

【摘要】: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包艺彬我写下这篇文章是3月9日,恰好是网课开始整四周。我是全英文班的学生,感受尤其深刻。三是作业布置与检查。各人有各自的复习方法,就算在学校,也有各自的性格习惯。当然,在线学习也带给我一些优秀的新习惯。学校本来就有一些网上授课的课程,网上更是有很多丰富的网络资源以供学习,如果说能从这次的线上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那么影响的不只是疫情期间,而是以后的

地理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全英文班) 包艺彬

我写下这篇文章是3月9日,恰好是网课开始整四周。这四周内,除了实验课无法在线上完成之外,其余课程都陆续开始,这个时候我也已经形成了上网课的习惯与节奏,因此写下这篇文章,我决定从四个角度反映我的感受和提出我的建议。

一是互动效果。网课的互动性比之实际课堂如何呢?其实网课的互动条件比现实课堂低很多;而互动性与实际课堂相当,甚至要更好一些。按我的理解,许多人羞赧于在四五十人面前演讲或回答问题,害怕自己不从容不自然的表现惹人嗤笑。但在线下,隔着一方屏幕,谁也无法窥视到某人的神情,谁也不能对一句蹩脚的英语评头论足,大家自然就表现得游刃有余许多;且不用举手示意,人人都愿为课堂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我是全英文班的学生,感受尤其深刻。在雅思课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人比上学期多了不少,大家在频道中使用英语熟练地交流,真正实践了雅思课程的目的——将英语融入日常生活中。在环境科学概论课上,大家与老师的交流更是少了一层屏障。第一堂概论课时,我忘记将麦克风关掉,当老师问到一个单词的解释时,我毫不犹豫脱口而出,随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关麦。本以为老师会不快于讲课被打断,相反,他很乐意同学们积极热烈地参与课堂讨论,这堂课结束后,他反复说道同学们及时的配合与回应是他上课的动力。

因此,我建议在讨论间隙可以开放麦克风供大家发言,一来,打字不方便且表达不顺;二来,让老师得到及时的反馈能帮助老师调整休息时间和讲课节奏。在一些人数超多的课堂上这也许难以实现,但对于小范围的课堂可以调动同学老师的积极性。

二是自觉性。说到这个问题,就连我也不能大言不惭地保证自己上课时绝对的全神贯注。在学校,周围正坐的同学,明亮的环境,老师的3D环绕立体音,都使你免于瞌睡或分心。试想一下,你靠在床头、坐在沙发上,盯着屏幕里的PPT,周围也许是闲聊的家人,窗外传来车声人声,手边还有一部手机平板,那么……

第一周上课时,我反复被自己玩手机的冲动折磨,边上还有吵闹的小学生,可谓苦不堪言,前三堂课我几乎没有听多少东西,全靠预习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第一次通识课时,老师要求我们打开摄像头,“看到同学们的脸我的积极性也会高一些。”她要求我们正脸面对摄像头,就像在真实的课堂里一样。我尽量不去看自己摄像头里满脸油光的样子,一堂课初时战战兢兢,到最后总结竟发现记了不少东西。对于意志力超强的人来说,不论什么条件下他们都能心如止水;但是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受到诱惑会克制不住自己,只能上完课后懊悔羞愧于自己的浪费时间。因此,我迅速调整了学习模式:到光源充足的地方学习和作业,上课时把手机交给别人保管,且利用“番茄钟”、日历等工具安排时间。

我提出的建议不仅给老师,也可以给同学们参考。老师们可以要求打开摄像头,或随机点名来检查同学们是否专注于课堂。而同学们可以利用各种APP给自己创造如在学校一样的环境,还可以模仿在学校的习惯创造仪式感,督促自己完成任务。

三是作业布置与检查。提到作业完成情况,就不得不说到大学作业和以往最不同的几点:有许多的小组讨论部分;作业通常有一周时间去完成、自由度高。那么如今的线上上课、线下布置作业的方式,其实与以往并无大异,甚至网络还提供了更方便的沟通渠道和提交方式。就我自己而言,问题主要出现在这几个地方:有的组员远离社交网络难以联系上;对同一目标经常由于个人习惯不同而难以统一进度;填错邮箱导致老师收不到我们的作业等。其中前两个问题在学校也会出现,因此在作业完成方面并没有多大问题。我认为需要关注的是作业的检查和之后的巩固,尤其是那些依靠慕课网站自学的课程。如果一堂课时间过于紧凑,老师就没有时间讲解上一次作业中的难题;对于慕课课程,视频里的内容缺漏较多,有许多知识是从教材里获得的,而网课与教材的进度顺序又不一致,直接导致了学习效果差劲。对于录播的课程,老师为了进度讲的速度会很快,可能听到一个不太懂的地方,由于课程是提前录制好的,他们并不能看到我们听课时的表情,也无法解答我们的疑问,只能接着往下进行。因此同学们就会特别吃力。我们很可能为了追求学习进度或表面上的努力,对这些疑问置之不管或者听完就忘记了这些疑问的存在。所以在看完视频之后,需要根据自己的笔记记录和大脑里的记忆,对课程进行复盘回顾。一来能够加深印象,二来也能够找出遗漏掉的问题。

我的高数作业比起在学校时量少了而难度却增加了,因此我的每次作业都会与同学讨论,而计算机课程我关注了相应的公众号,补充了更加系统的知识。(www.chuimin.cn)

我的建议是,对于没有线上授课而采用看视频方式学习的课程,老师每周定时开一次答疑课,以直播的形式集中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对于作业,可以采取AI批改,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便于统计。此外,我也建议同学们以其他的方式补充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比如关注相关的公众号、问学长学姐等。作业要与课堂相辅相成,就要保证回馈的质量,缺少了学校的条件可能很多人的积极性会减少,但老师的监督能弥补这个问题。

四是课后复习。各人有各自的复习方法,就算在学校,也有各自的性格习惯。因此,复习作为个人因素占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学校实在无法也无力组织大家一起复习,但学校可以检验复习的效果。虽然对大学生说起“随堂小测验”似乎有些不合年纪,但这确实有效。不过,如果说表面上看了很多课程,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感觉学完了就忘,在脑袋里没留下什么印象,到头来和没学没什么区别。因此需要有条理地回顾与复习。

上学期的高数老师要求很严格,每节课后都有一次测验,有时是经典例题,有时候是重要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我的期末复习十分有条理。而网课似乎因为时间限制和现实因素,老师难以安排这样的测验,更不要说部分人是不是私下问了别人要答案。

如果这样的学习模式真的要延长一段时间,我希望学校能每个星期安排一次测验,重要的不是测验的成绩而是测验过后老师立刻分析讲解题目。

当然,在线学习也带给我一些优秀的新习惯。

学校本来就有一些网上授课的课程,网上更是有很多丰富的网络资源以供学习,如果说能从这次的线上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那么影响的不只是疫情期间,而是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知识付费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更加愿意通过互联网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或课程。如果能从学校安排的课程中完善自己的学习性格,那么我想以后也不会囿于互联网时代学习的通病。

线上学习还教会了我如何组织集体、安排任务。前期有许多打卡需要完成,在这些任务的督促下,我学会了剪视频、使用问卷星调查,还加入了一个同学间的自觉早起打卡群。可以说,如果没有线上学习,没有学业的督促,我现在的生活应该和寒假差不多,甚至更昼夜颠倒、作息混乱。

如果说网络课程不如线下课程,可网络课程的资源是无比丰富且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若说线下课程没有网络课程方便,可我们的自觉性又限制了学习效率。目前“停课不停学”的消息传得五花八门,一会儿要“减慢上新课的速度照顾没有条件上网课的同学”,一会儿要“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无从分辨消息的真伪,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目前的学习机会,这是学校和许多老师一起为我们创造的。有的老师,不会用直播平台,在学生的帮助下授完课;有的老师,仔细检查每一次作业,对我们的提问认真答疑;有的老师,考虑到大家吃饭的时间主动调整了上课时间……这些,都是老师们的一片赤诚之心,我们无法辜负,也不敢辜负。

网络千里,跨越时间与空间,传达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片绵绵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