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城市规划与生活课程教学心得

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城市规划与生活课程教学心得

【摘要】:以下结合我任教的通识②课程“城市规划与生活”,谈谈尝试全新的线上教学方式后的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目前“城市规划与生活”课程结合授课内容,每周发布一个主题,学生可在本周任何时段畅所欲言,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即可单独发言也可相互评论,教师也会在一周结束后给出自己的评点。以本人主讲的“城市规划与生活”课程为例,高品质的线上教学对主讲教师的资料整合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软件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理环境科学学院 龚迪嘉

COVID-2019肆虐的特殊时期,全国各地各类学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力争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让在家抗“疫”的学生们利用互联网的现代科技享受“在线教育”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一名一线教师,我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学期的线上课程教学环节中。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三周的线上教学任务,从最初担心效果不佳、信心不足地摸索前进到如今深刻体会到线上教学的优势、信心满满地“将线上教学进行到底”。

城市规划与生活”通识②课程面向全校非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开设,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城市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理解城市的空间、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发展,探讨城市规划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包括图纸和文字)的能力,以及培养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相关活动的热情,在此基础上,试图培养学生将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及其宏观分析思路与自身专业的学习交叉融合,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本课程线上教学采用的是超星学习通平台。

以下结合我任教的通识②课程“城市规划与生活”,谈谈尝试全新的线上教学方式后的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1:线上教学成就更为灵活的学习时间

由于本课程授课人数较多,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直播效果不佳,经与学生商量后,决定采用“视频录播+资料共享+线上答疑+线上讨论+作业”一体化的授课形式。学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上课时间,可根据个人时间安排,选择每周120分钟左右的时间(相当于3课时)用于课程学习。教师在每周上课前将本周的任务和要求利用“通知”版块发给学生。由于超星学习通平台能自动记录学生精确的登录时间、视频浏览时长等数据,因此省去了教师课堂点名的环节,对于没有参与学习的学生,教师可直接在平台中对特定的学生发“催学通知”。

心得体会2:线上教学适应各种学习需求

线上录播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学生可克服时空限制,自行调节进度,在听不懂或来不及思考的地方按下暂停键,紧接着翻阅课件或给自己一段思考时间,等看懂或想明白后再继续往下听讲,这是传统课堂面对众多学生却在统一进度下教学无法做到的,后续学生亦可利用碎片时间重新学习或复习教学的重难点或尚未掌握的知识。

心得体会3:线上教学丰富知识的传递方式

通识②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传统课堂中,该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面对来自不同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故讲授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对于对该领域特别感兴趣甚至想转专业或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而言,可能通过8周学习,获得感还不够强。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丰富的版块设计,大大拓展了教师传递知识的方式,其中课件(PPT)可在“章节”部分上传,应无法面授而改为“录播”的视频也可同步上传。此外,讨论版块给了师生更多线上的关于学习中的问题、专业方面的观点的切磋和交流机会;资料版块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网络空间,满足教师想分享给有余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愿望。这些都使知识传递方式更为多元化,也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通识②的学生层次感强,大致可分为仅为获得学分、想获取基本知识并和教师有初步沟通、有余力有兴趣想在该领域尽可能有多的收获甚至突破等)。(www.chuimin.cn)

虽然课程采用录播方式,但在课表规定的上课时段(周二18:00~20:20),本人都会在网络的一端随时准备回答学生的问题(即上课时段成为固定答疑时段),部分学生会把浏览视频过程中的疑点向我反馈(例如,某个概念不太清楚、某个案例可能学生会有不同的解读、某个内容学生希望教师能推荐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或网站以深入了解等),教师在该时段内尽可能提供类似于传统课堂课间或课后的与学生“面对面”单独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线上教学不是“没人管”的教学,在自主、灵活学习的同时,教师依然会提供必要的辅导与帮助。

心得体会4:线上教学显著增加师生交流的顺畅度

体验过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师都很容易发现,大学生由于“害羞”、怕说错丢面子、当场回答来不及思考周全等各种原因,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与小学生相去甚远。改为线上教学后,一切都改变了。对于教师在讨论版块发出的讨论主题,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他们可以在查阅资料和充分思考后,发表“长篇大论”提出自己对该主题的“成熟”思考,这绝对是“意外收获”,说明学生在传统课堂的“不响应”并非拒绝思考,而是想回答得更完善、更有说服力、更能“拿得出手”。目前“城市规划与生活”课程结合授课内容,每周发布一个主题,学生可在本周任何时段畅所欲言,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即可单独发言也可相互评论,教师也会在一周结束后给出自己的评点。师生在线上讨论的成效远好于传统课堂的问答。

另外,任课教师非常希望得到学生反馈,如及时告知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把握是否得当、语速是否合适、授课风格是否可接受等,但传统课堂的课间和课后,学生似乎都不太乐意与教师交流,这源于95后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网上交流能力远高于当面交谈。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向部分学生发起聊天,旨在了解他们的听课反馈,再次意外地收到了很多回复,非常有助于本人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满意度。

心得体会5:线上教学增加备课耗时但值得尝试

相信体验过线上教学的教师都有共同的感受,即备课所需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远大于传统课堂教学,其中自然有对网络平台应用不够熟悉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源于对教学品质的追求。以本人主讲的“城市规划与生活”课程为例,高品质的线上教学对主讲教师的资料整合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软件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不同的课程资料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层次进行分类,并放入章节PPT、视频、资料、讨论、作业等各个版块,需要教师更细致的思考和权衡。囿于课时限制(每周大约120分钟),教师须精选教学内容,录制视频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时间把控能力、清晰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由于客观原因,授课只有一遍成型的机会,难免存在一些瑕疵,但录播中就会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尽最大努力将课程内容通俗易懂地传递给学生并力求表述顺畅无卡壳,一旦出现任何不足,就会停止、重录,耗费了更多的时间。但教师对自己苛刻一点,势必会为学生提供更佳的教学质量,值得尝试。

未来:线上线下教学优势的充分融合

毫不夸张的说,本次COVID-2019疫情确实倒逼了教学改革,经过三周的线上教学体验,最大的感受就是线上教学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①视频+PPT资源结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播放以给自己更充分的思考时间或更深入地查阅相关资料,后期复习中亦可随时重播教师的授课视频,让复习不再孤单;②基于“95后”学生网络依赖度高和线上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聊天”和“讨论”版块,可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让传统课堂上因各种原因而参与度低的学生们在线上拥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与教师、同学充分讨论的机会;③基于云端资料无容量限制,教师可把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上传,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可自行挑选下载学习;④省去了平时需占用课堂时间的点名环节,大大提升了授课效率。当然也不可否认,重难点的讲解、基于图纸绘制的案例剖析环节(边画图边讨论)、作业辅导与提交等环节在线上进行相对难度较大,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传统课堂依然不会因此而消失。未来的趋势应是线上网课与线下传统课堂的充分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信新科技融入传统教学后一定会起到1+1>2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