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在防疫期间取得成果

浙江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在防疫期间取得成果

【摘要】:发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多种举措落实推进新学期线上教学工作。在学生层面,为大力推进我院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院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国际学院2020年首届教师教育实践项目》申报工作。国际学院教务办还将继续与教学督导联合组织听课和线上教研,促进线上教学的质量提升。

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精神,以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为确保2019-2020学年教学工作平稳开展,国际学院克服留学生数量多,教职员工少(仅有28名国内在岗教师)的困难,制订留学生防控期间教学“三定三防”原则:以学定教防虚度、以学定心防焦躁、以学定人防失管。分别针对留学生的三方面特点:教学的个性化、心理上无助感、组织上零散性。总体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心理疏导上的人文性、防控工作的组织性。发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多种举措落实推进新学期线上教学工作。

一、成立领导小组指导防疫期教学工作

成立疫情防控教学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研究生副院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系主任、教务办成员为成员,共同研究开学初的教学工作,分类型(本科生、语言进修生、公共汉语)、分步骤制订相应的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二、提高管理服务,配合教师作好教学准备

在工作安排上,协助教师建课程群、课代表群,整理课程教材的解决方案,向教师们分享教材解决办法;领导带头摸索整理教学平台的使用感受及各自的优缺点,供教师们参考;全院教师积极学习各类平台使用方法,在教师群交流分享学习使用经验。根据线上教学方式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自主做好网络高峰期教学应急备案,保障教学正常运行。

在工作思想上,从寒假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教师们本来就容易有“新学期焦虑”心理,加上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长期居家不能按时返校的压力,以及线上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挑战,教师出现一些情绪是非常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学副院长郭建玲给每位任课老师打电话,了解老师们的课程准备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安抚教师情绪,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化危为机,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将问题分类予以对接解决。

三、鼓励师生项目教材建设,推动专业建设

在教师层面,学院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浙江省高校在线课程联盟教师课程案例》项目,并以学院配套立项方式,每项资助1000元经费,后期组织专家评选优秀案例,予以奖励,并汇编成册。自去年年底学院组织第一批汉语国际教育系列教材出版之后,为结合线上教学,推进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建设,现已启动第二批教材出版项目,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编写系列教材,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推动专业建设。(www.chuimin.cn)

在学生层面,为大力推进我院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院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国际学院2020年首届教师教育实践项目》申报工作。教师教育实践项目的立项有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与竞赛项目的培育,有利于师范生对基础教育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动态的了解,有利于师范生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组织在线听课,做好教学监测

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学院组织院班子、校院教学督导、教务办老师在线听课,了解师生们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教研学习讨论。

陆书伟老师的《影视汉语》利用微信课程群,依托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度的电影《十二生肖》进行教学,引用影片中“失败者找理由,成功者想办法”这个句子,他讲道:“很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完成不了这个任务,但是有的人就非常积极,非常乐观。面对很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他也去积极地想办法,而不是说自己做不完,做不成功。所以希望大家,从这两句话里要得到一些启发,就是我们要做一个会找办法的人,会想办法的人,不要总是去找理由。”通过课堂引用事例教学教育留学生克服线上教学的困难情绪,把课程思政有机化到课堂教学中。

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丁婵婵老师的《汉语课堂教学法》利用钉钉直播,以生动的案例和提问,引发“新手”汉语教师的头脑风暴。

线上教学已经进行了四个星期,老师们从最开始的焦躁与生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学习,到目前的熟悉运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际学院教务办还将继续与教学督导联合组织听课和线上教研,促进线上教学的质量提升。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