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老鼠咬断燃气软管,造成事故!真实照片揭示事故现场

老鼠咬断燃气软管,造成事故!真实照片揭示事故现场

【摘要】:据动物专家介绍,老鼠把燃气灶连接软管啃咬成事故状态,大约只需要20分钟。事故资料收集过程中拍摄照片用于留存图3-14、图3-15是本次居民楼爆炸事故后媒体上发布的照片,这些照片可以用作相关事件的新闻报道,但通常不能使专业技术人员和事故调查人员了解事故的技术原因。燃气行业技术与安全管理人员、事故调查人员,在事故现场拍摄照片或录像时,应注重能够显示事故特征、便于查找和确定事故原因、留存证据的内容。

•事故调查专家组现场勘查发现:这次爆炸与以往的建筑物内燃气爆燃现场不同,涉及的房屋内墙壁及物品比较干净,未见明显的过火痕迹,不能确定为燃气爆燃事故(图3-12)。

•结合爆炸点附近房屋用途,初始怀疑是爆炸房间隔壁的塑钢窗加工门市内有压力气瓶爆炸,但在现场未发现金属压力容器或其他爆炸物碎片。

•事故调查重点是查看与燃气相关的管道及设备,寻找是否有燃气泄漏点、点火源和燃气爆燃痕迹:在确认燃气灶具连接软管有破损后,调查组在爆炸的1单元101室厨房外过道墙壁处,找到一根金属管道上包裹的物品(塑料+织物)有明显的烧灼痕迹,由此确认,在室内发生爆炸的瞬间有着火现象,结合软管破损和建筑物破坏情况推断,该起事故符合燃气泄漏发生爆燃的特点(图3-13)。

图3-12 1单元101室事故现场照片

图3-13 发生爆炸的厨房外过道上,金属管道外包覆的织物及塑料,有被灼烧的过火痕迹

特别提示

即使在繁华的闹市区,居民楼中仍然可能有老鼠。

动物专家介绍,老鼠把燃气灶连接软管啃咬成事故状态,大约只需要20分钟。而20分钟就可以造成的破坏,不是燃气“定期入户检查”就能够防范的。

燃气中添加的加臭剂,具有警示性的味道,可以在燃气泄漏到空气中时使人察觉,但仍然会有未被感知的情况。

燃气用户在使用燃具前应对燃具或环境味道异常保持必要的警觉。

建议与意见

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使用户了解和掌握燃气安全使用、发现隐患的相关知识。

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和社区的作用:建议燃气供应企业在社区内培训部分兼职燃气安全员志愿者,指导社区居民正确使用燃气,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应尽可能利用技术手段,保障用气本质安全,防范事故发生:建议燃具连接管采用金属软管或不易被老鼠等动物啃咬破坏的其他软管;积极研发和推广使用民用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保护装置。

探索燃气安全适用的用户保险制度:由政府政策扶持、保险公司让利、燃气企业资助、用户个人购买燃气安全使用保险,在发生事故时可以风险分担,使受影响人员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www.chuimin.cn)

事故后续——“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据当地政府网站报道:

从2016年9月中旬开始,街道综治办联合相关企业,入户为辖区内近1 600户的空巢、失独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以及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免费安装燃气自闭阀和燃气报警器,并将灶具上的燃气软管进行更换,防止居民因疏忽或者行动不便等原因产生生活用气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特别提示

装有燃气表、燃气灶和燃气管等燃气设备、设施的房间或厨房不能作为卧室和休息室。

在使用燃气时,不要长时间离开,应随时注意燃烧情况,调节火焰。

在燃气表、燃气灶、热水器等燃气设施的周围不要堆放废纸、塑料制品、干柴、汽油、竹篮等容易燃烧的物品或杂物。

严禁用明火查漏。

事故资料收集过程中拍摄照片用于留存

图3-14、图3-15是本次居民楼爆炸事故后媒体上发布的照片,这些照片可以用作相关事件的新闻报道,但通常不能使专业技术人员和事故调查人员了解事故的技术原因。

燃气行业技术与安全管理人员、事故调查人员,在事故现场拍摄照片或录像时,应注重能够显示事故特征、便于查找和确定事故原因、留存证据的内容。

图3-14 媒体报道事故照片1

图3-15 媒体报道事故照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