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波老城至东钱湖距离表:15公里,历史记载揭示

宁波老城至东钱湖距离表:15公里,历史记载揭示

【摘要】:现在我们上网看东钱湖的介绍,多说它与宁波老城的距离为15公里,《鄞县通志》的《工程志(二)》也是这么说的。至于《东钱湖志》载民国甲寅年时的一份“大总统命令及内务部公文”中称“查有坐落鄞县东乡距城七十里名东钱湖者”,是最离谱的数字了,这里不论。于是,得宁波城与东钱湖的距离表如下:宁波城与东钱湖的距离表单位:米这样看来,还是乾道志的“三十里”之说最接近实际。

现在我们上网看东钱湖的介绍,多说它与宁波老城的距离为15公里,《鄞县通志》的《工程志(二)》也是这么说的。在地图上量度,鼓楼距莫枝堰直线约13.2公里,这相当于“鸟里”。查《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水路从大石碶(今琴桥东堍)至莫枝堰为21.8里,陆路从大石碶经中塘河沿岸到莫枝堰市21.1里;前已说过,清康熙舆地尺一尺长0.317米,一里合今570.6米,可知水路12.44公里,陆路12.04公里;若以一般常用的清工部营造尺0.32米计,一里合今576米,则水路12.56公里,陆路12.15公里;再加上鼓楼到大石碶的陆路(地图量度)2.35公里,可得鼓楼到莫枝,水路为14.79公里或14.91公里,陆路为14.39公里或14.50公里,这相当于“人里”,与今说15公里相差无几。

上引《新唐书》、宝庆志(国图咸淳增刻本),都说东钱湖距县署“二十五里”,但南宋乾道《四明图经》却曰“县东三十里”:

东钱湖在县东三十里,周回八十里,溉田八百顷。夏侯曾先《地志》云,其湖承钱埭水,故号钱湖。唐天宝三年,县令陆南金开广之。(南宋乾道《四明图经》卷二)

宝庆志的烟屿楼本则为“县东三十五里”。

所以历史上,东钱湖距县署府城有“二十五里”“三十里”“三十五里”三个数据。至于《东钱湖志》载民国甲寅年(1914)时的一份“大总统命令及内务部公文”中称“查有坐落鄞县东乡距城七十里名东钱湖者”,是最离谱的数字了,这里不论。

既然东钱湖是从唐代被说起的,那我们也从唐代的里制开始。(www.chuimin.cn)

陈梦家先生认为,唐代每尺合今0.295米(唐尺A);丘光明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认为,唐代一尺合今0.306米(唐尺B),宋代尺长0.314米(宋尺A);闻人军认为宋代时的浙尺有官尺的地位,每尺合今0.2749米(宋尺B)。

唐宋时,均以5尺为步,360步为里,故每里为1800尺。于是,得宁波城与东钱湖的距离表如下:

宁波城与东钱湖的距离表 单位:米

这样看来,还是乾道志的“三十里”之说最接近实际。此说出于南宋制守张津编纂的《四明图经》,而张津又为东钱湖治葑上过奏折,可信度很高。这也意味着,他用的当是浙尺(即表中的宋尺B),丈量的是“人里”,亦即实际里程。清光绪《鄞县志》说“东钱湖在县东三十里”,又说“莫枝堰在县东南三十六里”(卷七《水利下》)。前者可能用的是历代方志沿袭下来的数字,后者用的是明嘉靖《宁波府志》的数字(卷五),可能是有点绕的、走后塘河一线之里程。以康熙舆地尺0.317米计,36里即相当于20.54公里;以常用的工部营造尺0.32米计,每里576米,36里即相当于20.74公里,都与城厢到莫枝的实际里程14.91公里以及现在之通说15公里,有着不合理的误差。

《甬上水利志》亦采“三十五里”说(卷三)。乡绅陈劢于光绪十八年(1892)为治湖禀道府文称“查鄞东三十五里有东钱湖”(载《东钱湖志》卷四)。他俩的依据当为宝庆志的烟屿楼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