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钱湖方位变迁及影响

东钱湖方位变迁及影响

【摘要】:东钱湖所处的方位,总是相对于县署驻地而言的。而鄞县署及它的前身鄮县署在有史籍记载以来变动多次,于是,湖的方位也随之不同。东钱湖,县东二十五里,一名万金湖,以其为利重也。但同岙在东钱湖的北偏东,或者说东钱湖在古鄮县的南偏西,主方位是南。好在唐以后年代,古鄮县、大鄮县、鄞县、明州府都设治在东钱湖的西边,所以东钱湖的方位为东,再无歧义。

东钱湖所处的方位,总是相对于县署驻地而言的。而鄞县署及它的前身鄮县署在有史籍记载以来变动多次,于是,湖的方位也随之不同。

东二十五里有西湖,溉田五百顷,天宝二年令陆南金开广之。(《新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

东钱湖,县东二十五里,一名万金湖,以其为利重也。在唐曰西湖,盖鄮县未徙时,湖在县治之西也。天宝三年县令陆南金开广之。(南宋宝庆《四明志》卷第十二)

宝庆志所说的“在唐曰西湖”,就是从《新唐书》之说。更早的,人们可以追溯到西晋时陆云的说法:

县去郡治,不出三日,直东而出,水陆并通。西有大湖,广纵千顷。(陆云《答车茂安书》)

一般认为,鄞县的前身古鄮县在唐武德四年(621)设鄞州被裁撤之前,官署地是在宝幢的同岙,而四年后(625)裁撤鄞州改设鄮县(下称“大鄮县”)后,它就再也没返回古鄮县的驻地。所以从时间上说,“在唐曰”云云,就不大确切,因为整个唐代(618—907),古鄮县“未徙”而在同岙仅三年。“在晋曰”才是对的。

但同岙在东钱湖的北偏东,或者说东钱湖在古鄮县的南偏西(见图9-1),主方位是南。所以,即使是“在晋曰西湖”,也不大合乎古人对方位表述的习惯,如说“在晋曰南湖”就很好理解了。(www.chuimin.cn)

当然,如果陆云时代的原始东钱湖很大很大,比如整个鄞东平原都是湖,以致湖的几何重心在古鄮县署的西边,于是,陆云这么说,才可理解。

图9-1 东钱湖的几何重心在古鄮县署的南偏西约37度

另外,“县去郡治”之“郡”,指的是当年的会稽郡,治在古鄮县以西的绍兴,以晋朝时的水陆交通条件说,“不出三日”而由同岙到绍兴,几乎不可能。这段话的主语是“县”,“直东而出”到绍兴?“西有大湖”是万金?文学家言,美则美矣,却叫人如堕雾里。

好在唐以后年代,古鄮县、大鄮县、鄞县、明州府都设治在东钱湖的西边,所以东钱湖的方位为东,再无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