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钱湖图》:第一幅直观湖底地形地图

《东钱湖图》:第一幅直观湖底地形地图

【摘要】:但最后成图几幅,不详,不过,《东钱湖图》是其中之一,则可以肯定。民国《鄞县通志·东钱湖图》完全着眼于湖,湖周边的陆上地形被简省到极致,它是第一次直观表现湖底地形(等深线)的地图。但毕竟,《东钱湖图》还是属于自然地理图,又以表现湖面以下地形为主,它对东钱湖地区的人文景观的表现力实在是相当有限的。

清末民初,乡绅陈劢、张祖衔、张锡藩、忻锦崖等人自光绪十八年(1892)发起的治湖工程,一直困难重重,鲜有进展,直到旅津商人镇海陈济易(字协中)于民国二年(1913)底接办,才开浚梅湖功成,其间的磨难、困顿、纠葛、窘迫乃至有心无力的抑郁、焦虑,毕现于《东钱湖志》卷四,读来令人唏嘘。

迨至民国,情形并无大的改变,东钱湖的治理始终滞碍于纸上指划阶段,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案牍公文,其中也包括地图及相关的图说、报告书等。官民每次发起治湖,均认为当先有地图,以估算工费,到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县省两府仍以测绘地图为“权舆”,前述周镇伦的报告书之最后两项内容,即为“测量范围及测量预算”。

三、测量范围

整理东钱湖办法业已概述于前,关于整理方面,应需之测量工作甚多,而最要者不外下列四端:(一)湖底地形及沿湖各碶堰塘堤。(二)沿湖水准。(三)通湖各塘河地形及断面。(四)沿江各碶堰地形断面及各堰间之水准接连。

兹再将测量范围概述如左:(一)湖底地形测量面积为23平方公里,沿湖各碶堰塘堤为莫枝堰碶、平水堰、大堰碶、高湫堰、钱堰碶、梅湖堰碶、栗木堰、高湫塘、方家塘、梅湖塘、栗木塘、五里塘。(二)沿湖水准测线长为50公里。(三)通湖塘河为前塘河、中塘河、后塘河。河线长度,约为62公里。(四)沿江各碶堰应测之处为:1.樟木碶,2.陈家坝,3.萧家碶,4.包家汇碶,5.陆家堰,6.毛家2堰,7.背节堰,8.庙后堰,9.分家曹堰,10.束里堰,11.下涨堰,12.上涨堰,13.下梁堰,14.大石碶,15.庙堰碶,16.云龙碶,17.柴家堰碶,18.金家堰碶,19.任家堰碶等处。

以上各项测量,拟地形水准分为二分队,同时举行施测。

应需测量时间,概估于左:(一)湖底及沿湖水准测量时间为2个月。(二)沿湖各堰碶塘堤测量时间为21天。(三)通湖各塘河测量时间定为3个月。(四)沿江各堰碶测量时间为2个月。

以上共需测量时间为7个月又21天,外加三分之一因雨雪不能工作日期约1个月,共需测量时间为10个月。

四、测量预算

测量队预算估计于左:按月预算756.00。

第一项,薪工516.00:第一目,队长200.00;第二目,测量员100.00;第三目,佐理测量员60.00;第四目,测夫144.00;第五目,公役12.00。(www.chuimin.cn)

第二项,办公费50.00:第一目,文员5.00;第二目,邮电5.00;第三目,消耗10.00;第四目,旅费15.00。

第三项,特别费190.00:第一目,出勤费65.00;第二目,测夫津贴60.00;第三目,船费45.00;第四目,木椿费10.00;第五目,制图费10.00。

以上十个月计,应需测量经费为7560元。(民国《鄞县建设(第一集)》)

报告书令人深以为然,而7560元的测量费就叫人顾左右而言他了。

这一年的10月25日,鄞县政府建设委员会召开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于省水利局要求提拨前湖工善后局积存经费用于测量案,形成的会议纪要是:“……现在姑且不论浚治经费渺茫无着,即测量经费除此存款外,据各县复文均无着落,本县亦无余款可拨。拟请县政府函请水利局将工程计划及经费筹集方法有无把握先行见示,再组织测量队。”这实际上是无奈打了退堂鼓了。到了次年(1933)7月,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水利局局长张自立一行来甬,终于表态:“至测量经费,除前项湖工善后局存款提拨外,不足之数,由厅筹措。”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月后鄞县款产委员会【按,“款产”即“公款公产”的简称,是民办公共事业所拥有的资产,如灵桥赡桥田及其息入,东钱湖湖工善后局历年结余款等。1928年训政伊始,大多数的民办公共事业停办,老江桥桥厂、东钱湖湖工善后局等亦由鄞县政府接办,其结存款产由地方款产委员会管理,它成为地方公共财政机关,但有独立性,并不归地方政府统领、管辖。但当款产会的结余款花完后,该会也就无疾而终了】亦只得致函鄞县政府,表示同意此项测量经费先由“湖工局存款提充”(1933年9月8日《上海宁波日报》),与此同时,省水利局的测量队也进入东钱湖着手测量工作。又两个月后的11月7日,有报道说,省水利局东钱湖测量队“业已将东钱湖三角导线水准及中塘河导线水准……次第测毕”(《上海宁波日报》),对照周镇伦的测量计划,可说是按时完成。

整个测量计划,费时9个月,大约于1934年5月收工。但最后成图几幅,不详,不过,《东钱湖图》是其中之一,则可以肯定。

东钱湖及鄞东塘河、沿江堰碶测量时,正处于国民政府第一次币制改革即“废两改元”期间(1933.3.10—1935.11.3),这里的7560“元”,指的就是当时唯一法定流通货币,银圆。当年的1银圆,究竟相当于如今人民币若干,笔者在《灵现千年:宁波老江桥史话》一书中曾经估计为160—220元,这样,周镇伦估算的整个测量经费即为121万至166万元人民币。就是这么一笔钱,镇海、奉化二县表示分担不了分文(“据各县复文均无着落”云云),鄞县也一筹莫展。最终,这钱的大头,还是民间出的:湖工善后局在1929年11月被鄞县政府接办时历年结余款为4800元左右,占实际测量经费(9个月计6804元)的70.5%,差额部分由省水利局承担。可见当时的地方政府是真穷。

民国《鄞县通志·东钱湖图》(参见图2-9-6)完全着眼于湖,湖周边的陆上地形被简省到极致,它是第一次直观表现湖底地形(等深线)的地图。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确是为疏浚提供详尽地形资料的专用地图,自有它独特的技术史价值。

《鄞县通志》之所以采录这种专用地图,主要是着眼于它的“新”。但毕竟,《东钱湖图》还是属于自然地理图,又以表现湖面以下地形为主,它对东钱湖地区的人文景观的表现力实在是相当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鄞县通志》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地方志书,如以民国五年(1916)的《浙江鄞县东钱湖形势图》为志乘地图,而将《东钱湖图》作为专业地图,如茄姆生的灵桥设计图那样置于《工程志》中,或许更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