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钱湖地图史话:揭示TchéKiang省一经历史变迁

东钱湖地图史话:揭示TchéKiang省一经历史变迁

【摘要】:Tch é Kiang,1729年雷孝思等测绘的浙江行省地图(外文版),法国地图出版商唐维尔制图,载于唐氏编辑出版之《中国地图集》;该图另有成于1735年的着色本。图3-1-2法国国家图书馆官网载Tch é Kiang着色版图3-1-3 Tch é Kiang局部小贴士三角量测三角量测,是指借由测量目标点与固定基准线的已知端点的角度,测量目标距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测量特定位置的距离。

Tch é Kiang(见图3-1-1),1729年雷孝思等测绘的浙江行省地图(外文版),法国地图出版商唐维尔(Jean-Baptiste Bourguignond'Anville,1697—1782)制图,载于唐氏编辑出版之《中国地图集》(1737);该图另有成于1735年的着色本(见图3-1-2)。该两份地图之图像均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官网。

该图在宁波府甬江东的相应位置,绘有东钱湖的疑似图形,但未标注地名。

这图上的地名,是最少的。比如甬江以东、象山港以北的陆地上,只见有6个地名(见图3-1-3):Tchuen-chan-so(穿山所)、Hoa-ku-so(郭巨所)、Ta-song-so(大嵩所)、Fong-hoa-hien(奉化县)、Ho-te-so(河泊所)和Keou(裘村?)。

图3-1-1 法国国家图书馆官网载《浙江舆图》外文版祖本Tch é Kiang(1729)

既然《皇舆全览图》是以西洋传教士为主测绘的,那么根据可以猜想的作业程序,应该是由西洋人先预定经纬度控制点和三角网布点,其所在的地名由中国官吏提供,洋人将其音译为法文或拉丁文,再据实测数据绘制成图,填入相应音译外文地名;然后再由中国官吏照此摹绘,依其对地方的熟识程度,在图中地点标注的图例旁填入中文地名,从而形成中文舆图地名多过外文舆图的现象。因此,该图当为所有中文版《皇舆全览图》的祖本。

图3-1-2 法国国家图书馆官网载Tch é Kiang(1735)着色版(www.chuimin.cn)

图3-1-3 Tch é Kiang(1729)局部

小贴士

三角量测

三角量测,是指借由测量目标点与固定基准线的已知端点的角度,测量目标距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测量特定位置的距离(三边量测法)。当已知一个边长及两个观测角度时,观测目标点可以被标定为一个三角形的第三个点。

三角量测亦可意指为超大三角形系统的精确测量,称作三角量测网络。这源自威理博·斯涅尔(Willebrord Snellius,1580—1626)于1615—1617年间的作品,他展现出一个点如何能够从附属于三个已知点的角度来被定位,是在新的一未知点上而不是在先前固定的点上量测,这样的问题叫作重新区块化,调查误差可被最小化。当大量三角形已建立在最大适当的规模时,借此参考方法,所有在三角内的点皆可被准确地定位。

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崛起之前,此三角量测方法被用在准确化大规模的土地测量。(据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