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国《鄞县通志》:仁山智水地图史话

民国《鄞县通志》:仁山智水地图史话

【摘要】:民国《鄞县通志》,由张传保、赵家荪修,陈训正、马瀛纂,创修于1933年,至1937年大体完成。《鄞县通志》被目为“地方志步入现代科学的嚆矢”,可说是我国近代史学进步成果的集中体现之作,其中的博物志、工程志编撰和地图测绘,则是《鄞县通志》科学性的典型。

民国《鄞县通志》,由张传保、赵家荪修,陈训正、马瀛纂,创修于1933年,至1937年大体完成。该志自1935年起即陆续付印,中因抗战而停辍。1944年,流亡的鄞县国民政府设鄞县文献馆,合并鄞县通志馆及鄞县文献委员会,并改鄞县通志馆为鄞县修志馆,设馆址于东钱湖韩岭之梅园,聘马瀛继任纂修之职,修志事业至此始由民办转为官办,依靠政府所拨的微薄经费,苦苦支撑。战后,文献馆迁入中山公园,而官帑枯竭,印刷经费无着,于是张传保、赵家荪等以组织董事会的名义,继续募捐。付印不久,时因恶性通胀,募捐所得告罄,不得已继续募捐,旋印旋辍,直到1951年方才告竣,始成全帙。这十八年中的家国飘零、抱残守缺之忧,艰辛困厄、颠沛流离之状,备载于《编印始末记》,读来为之酸鼻泪目。 《鄞县通志》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县志,分为舆地、政教、博物、文献、食货、工程六志,共五十一编,数千子目,五百五十万言,前冠《首册》,后殿《地图》,订成三十六册,又专制地图一函二十六张。

通志地图中专门测绘了十三个著名市镇的地图,东钱湖地区占其二,是为陶公山图和韩岭市图。

《鄞县通志》被目为“地方志步入现代科学的嚆矢”,可说是我国近代史学进步成果的集中体现之作,其中的博物志、工程志编撰和地图测绘,则是《鄞县通志》科学性的典型。比如单幅《东钱湖图》,之前已有清末的《宁郡东钱湖全图》和民国五年(1916)的《浙江省鄞县东钱湖形势图》,但它俩的测绘方法都是传统的“计里画方”法。通志中的《东钱湖图》边注则曰:“本图依浙江省水利局民国二十三年测鄞县东钱湖图摹绘。”又据《上海宁波日报》1933年11月7日报道,“浙江省水利局东钱湖测量队……业已将东钱湖三角导线水准及中塘河导线水准……次第测毕”云云,可见通志采用了最新以近代地图测绘技术测绘的地图,之所以为“古剡周万祥摹绘”,估计是因为当时省水利局测绘的该图,尚处于晒印阶段之故。

通志地图与东钱湖有关的,计七张十三幅。有四张总图:《鄞县总图》(见图2-9-1)、《鄞县区域图》(见图2-9-2)、《鄞县交通图》(见图2-9-3)、《鄞县地质物产图》(见图2-9-4)。四张分图:《 鄞县分图丙》(见图2-9-5)、《东钱湖图》(见图2-9-6)、《鄞县著名市镇图六·陶公山》(见图2-9-7)、《鄞县著名市镇图七·韩岭市》(见图2-9-8)。其中陶公山图与韩岭市图,是东钱湖地区最早的实测乡镇地图。

图2-9-1 《鄞县通志·鄞县总图》

图2-9-2 《鄞县通志·鄞县区域图》

图2-9-3 《鄞县通志·鄞县交通图》

(www.chuimin.cn)

图2-9-4 《鄞县通志·鄞县地质物产图》

图2-9-5 《鄞县通志·鄞县分图丙》

图2-9-6 《鄞县通志·东钱湖图》

图2-9-7 《鄞县通志·鄞县著名市镇图六·陶公山》

图2-9-8 《鄞县通志·鄞县著名市镇图七·韩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