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修己立人:儒家教育的持志养气及身心合一

修己立人:儒家教育的持志养气及身心合一

【摘要】:并不能为了心智而不顾肉身情欲,甚至使其受损、暴乱,即“暴其气”。这期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柳公权把持心志并正确导向自身,克服掉原有的骄傲、狂妄,并更生出刻苦发愤之情、敏锐细致之意。二程就批评过当时的学者仅以正确、深刻的道理来养心,并无适当的仪容、礼节、文饰、音乐、舞蹈、运动等来养自己的身体,没有做到心与身的内外合一,和谐相处。

人生来能辨音声色味、饥饱寒暑,在感知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后产生相应的心理、情绪、行为等反应,就像荀子说的“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因此,也就有了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六欲”。这些情绪、欲望,也被儒家称作“气”。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王阳明曾说,人的欲望会导致“初学时心猿意马,拴搏不定”。毫无疑问,一个人虽心存高远志向,但在实现志向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挫折与阻碍,诱惑与吸引,从而产生骄傲、自满、懒惰、恐惧、贪乐、犹豫之情,最终影响到目标的实现,使心中原有的高远志向付之东流。

唐玄宗李隆基出生在武则天主政时期,从小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对他意志坚定的性格形成有很大促进作用。李隆基幼年便立大志,在宫廷里以“阿瞒”自诩。虽然他并不被当时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其言行依然很有主见。

李隆基七岁那年,朝堂举行祭祀仪式,他见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顿时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十分尴尬。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孙子倍加喜欢。第二年,李隆基便被封为临淄郡王。

小专题 28

文史小专题

——古代官职:金吾

金吾,传说为太阳上的三足神鸦,能除不祥事物。天子出行,官吏持金吾之象开道,作为防御非常事件发生的象征,故以“金吾”之名任命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巡查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汉有执金吾,唐宋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

唐中宗死后,李隆基因消灭韦皇后一派有功而被立为太子。公元712年,睿宗禅位于李隆基。第二年,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亲自率领兵马果断地除掉了太平公主及其手下。当年,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表明自己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唐玄宗登基之后,知人善用,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也就是在这时,唐玄宗滋生出了骄傲怠惰情绪,整日沉溺于享乐之中。不但逐渐疏远张九龄,罢免其宰相职务,而且还任用口蜜腹剑的小人李林甫为宰相。李林甫任相期间,许多正直而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善于拍马溜须的小人佞臣受到重用,严重损害了唐朝政治根基。

唐玄宗对此并无反省,又将自己儿子的妃子杨玉环强行召进宫,封为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对杨贵妃无比宠爱,杨氏兄弟也得以“鸡犬升天”,整日凭借裙带关系专权乱国,胡作非为。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开元盛世”所创的伟业也由此转盛为衰。

“气壹则动志。”(《孟子·公孙丑上》)过度沉湎于情欲会对心智产生损害,以至于把持不稳心存志向,更谈不上志向的实现了。但心智统帅肉身情欲,它也是能够“动气”的。并不能为了心智而不顾肉身情欲,甚至使其受损、暴乱,即“暴其气”。比如《黄帝内经》中说思虑过多就会影响食欲,饮食不香,即是如此。反之亦然。

唐代著名书法柳公权幼年写字很差,受到老师和父亲多次批评。柳公权在明白一些事理后,为之羞愧,决心要写出一手好字。于是,他不舍昼夜地认真琢磨,勤学苦练。十多岁时,柳公权的字在方圆数里之内已算出类拔萃,他也因此自鸣得意起来了。

书法中有句话人人皆知:神笔难写“飞凤家”。一天,柳公权正在门口的大桑树下练这三个字。数遍之后,自觉非常满意,于是提笔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贴在树上。

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看到柳公权写的诳语,不禁觉得这个孩子年轻气盛。他捋着胡须,沉思片刻,皱起眉,摇了摇头说:“你的字还差得远呢,看着就像我的豆腐脑儿一样,根本没有力度,你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柳公权一听,很不高兴,不甘示弱地说:“这附近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我的字,别人都夸我写得好,你有什么不服气的?”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我也不必多言,你有机会去华原县找字画汤吧!”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柳公权就来到华原县城,寻找字画汤,看看他究竟有多大本事。一进城门,他便看见一条白布幌子挂在一棵大槐树上,上书三个字:字画汤。树下一个老头,长得清瘦,没有双臂,正在用脚写字。只见他运笔如神,龙飞凤舞,围观的人们禁不住拍手叫好,喝彩阵阵。(www.chuimin.cn)

柳公权幡然醒悟,想起昨日自己凭那点花拳绣腿,竟然还敢口出狂言,自以为天下第一。他跪在老人面前,恳求其收己为徒。老人说:“我年事已高,没有精力教学生,你还是回家去吧!”

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最后说:“这样吧,我给你两句指点,你若真正按照我说的去做,定会有所成就。”说完在地上铺了一张大纸,用右脚提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将老人的话牢刻于心,回家以后发愤练字。既学习颜体的丰满,又学习欧体的圆润;既学习字画汤的狂放,又学习馆阁体的娟秀。他还注意观察大自然的一些现象:看人家屠宰牛羊,观察其中的骨架结构;看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把自然界各种形态都转化到书法艺术中。最终,柳公权成为一代书法大师。后来他经常感叹道:“要不是当年遇到那位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恐怕我就被自己的狂妄埋没了。”

柳公权从立志写出一手好字到产生骄傲自满之情,再到经人指点而有所醒悟,最终发愤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期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柳公权把持心志并正确导向自身,克服掉原有的骄傲、狂妄,并更生出刻苦发愤之情、敏锐细致之意。

唐穆宗玩物丧志,不关心朝政大事,柳公权也利用谈论书法向上进谏:“写字用手,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笔谏穆宗之言可谓其心语。

“气”充斥于人的身体,既不可能丢弃,也不能使其暴乱而任由其所为,应该有所存养。“气”如何来存养?

其实具体方法并不固定。正所谓“不必远求,近取诸身”,不必想得那么高远,我们只要心怀诚敬地从自身做起就可以了。关键在于“心勿忘,勿助长”,既不能随意舍弃,也不能刻意造作,让身心相统一。二程就批评过当时的学者仅以正确、深刻的道理来养心,并无适当的仪容、礼节、文饰、音乐、舞蹈、运动等来养自己的身体,没有做到心与身的内外合一,和谐相处。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

长久持志于心,踏实积累,刻苦追求,而不急于求成。最终去除陋习,养成一身正气,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正确地认识到“志”与“气”的关系,以“志”帅“气”,持志养气,就可以避免自身情欲对心智的负面影响,并使之更好地辅助心智以实现志向。

现在回想一下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之貌,不正是从自身做起的吗?孟子之所以善养其浩然之气,不正是用心做自己该做的,既将自己所向往之志记于心间,又不像揠苗助长的宋国人那样妄意乱为吗?柳公权练书法,少年时期与后来发生了变化,并没有被自己的狂妄自大情绪淹没,这不也正是心智对自身情绪、行为的存养吗?

小专题 29

成语典故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宋国有个人总是焦虑自家的禾苗长得慢,就跑到田里把禾苗挨个往上拔了拔。回到家说:“今天真累!总算让禾苗长了一些。”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早已枯死了。“揠苗助长”比喻不顾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把事情弄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