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养老以教民:儒家与教育

养老以教民:儒家与教育

【摘要】:当时受政府赡养的老人,以资格或年龄的不同而加以区别。退休的卿、大夫等称为“国老”,由国立大学赡养;退休的士称为“庶老”,则由国立小学来赡养。年满五十的赡养于乡学,六十以上赡养于国立小学,七十以上则赡养于国立大学。诸侯国的老人由各国诸侯赡养,诸侯封地以外的老人则由周天子赡养。视学完毕第二天,便举行养老典礼。与视学之礼相应,周天子举行如此隆重的养老大礼,一年也有四次。

今天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然而从虞舜到周代,养老已经被列为一大任务了。与今天不同的是,那时的养老任务是由学校完成。

当时受政府赡养的老人,以资格或年龄的不同而加以区别。退休的卿、大夫等称为“国老”,由国立大学赡养;退休的士称为“庶老”,则由国立小学来赡养。年满五十的赡养于乡学,六十以上赡养于国立小学,七十以上则赡养于国立大学。诸侯国的老人由各国诸侯赡养,诸侯封地以外的老人则由周天子赡养。

在学校里受养的老人,会受到专门的礼遇。有些老人由于年龄过大,体力衰弱,就可不必亲自去学校接受天子送礼。特别是八十岁以上的老者,天子就派专人把养礼送到家里。在接受天子送来的养礼时,老人也不必跪下叩首谢恩,只需坐着叩一叩头就行了。九十以上高龄者,天子之礼由他人代为接受即可。考虑到年老的盲人行动不便,也可以坐着接受享礼,不必下跪。

由于一国老者众多,也可通过免除赋税徭役的方式来赡养老人。家中有八十岁的老人,便有一子可免去徭役和兵役等义务;家中有九十岁的老人,全家皆可免去徭役、兵役;若有残废、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者,家中也可有一人免去这些义务。

周代学校养老与视学一起举行。什么叫“视学”?(www.chuimin.cn)

“诗书礼乐四时教之,故知有四视学之礼。”(《玉海·学校》)周代学校管理非常严格。每年四季,天子或诸侯都要亲自前往他们直接管辖的学校视察四次。视学完毕第二天,便举行养老典礼。天子、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都要出席这一盛大的宴会,祭奠先师,向群老行礼,作雅诗、奏乐舞,献食敬酒、祝福祝寿。与视学之礼相应,周天子举行如此隆重的养老大礼,一年也有四次。

以父兄之礼奉养天下老人,是执政者进行社会教化很有效的方式。天子带头行孝悌,让天下民众懂得孝悌之道的重要,并以之为榜样,从而使孝悌观念深入人心,改善社会风气。在学校里举行养老典礼,更让在校学生直接受到孝悌教育。有所观而有所感,有所感则必有所为,这种潜移默化、亲见亲为让一代代青年学子受益良多,让整个社会也日趋于善。这比空讲孝悌之礼的说教要胜过百倍。

儒家教育讲的孝悌,直接承继上古教育理念。这也是针对社会伦理道德教育,从每个人做起,以至扩展到全民、整个社会。从官府到民间,无不把孝悌作为考察个人道德品行的重要标准。即使我们今天,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者仍为人所称道,打骂甚至砍杀亲人的暴逆之徒则被媒体屡屡曝光,为大众所谴责。可见,孝悌观念在千年的教化中已植根于民众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