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兰壮族地区的祭蚂传统:青蛙祭祀与蚂节

东兰壮族地区的祭蚂传统:青蛙祭祀与蚂节

【摘要】:蚂,是青蛙的俗名。这个古老的传说,化为一项以祭祀蚂为主要活动的节日,千百年来在红水河畔的东兰壮族地区传承下来。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福的人,被誉为雷婆的女婿,成为众人崇拜的蚂节首领。然后,人们点燃7响地炮,声震天空,以向雷婆报告人间祭蚂的喜讯。守灵、游村进行25个昼夜,蚂节便进入了高潮。此时鸣炮21响举行新青蛙的下葬仪式。葬完青蛙,男女老少唱起欢歌,送蚂上天。

红水河畔的正月天,夹岸的峰峦都回响着古老的蚂歌,村村寨寨都沉浸在喜庆的铜鼓声中。这是巴马东兰的壮族人民欢度青蛙节的歌声、鼓声。

蚂,是青蛙的俗名。相传它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她让天上落雨,天就不会出太阳。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为母亲去世而痛苦不堪。忽听得屋外青蛙“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因而心情更加烦躁,于是他就用热水朝青蛙浇去,结果将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没想到,自此人间大祸临头。有民谣为证:“蚂不叫了,大祸就来临,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人间遭大旱,遍地哭当歌,禾苗干枯死,人畜尸满坡。鱼上树找水,鸟下河造窝,龙王喊口渴,天下遍哀歌”。这场大祸把东林吓苦了,他就去问神祖布洛陀和神婆姆洛甲。神祖、神婆告诉他,应向蛙天女赔礼道歉。东林领了神的旨意,赶紧在大年初一敲铜鼓,请蛙天女回村过年,请青蛙坐上大花轿,全家陪青蛙过新年,游村30天,欢乐30天。又请千人来送葬,又请万人唱比欢。”这个古老的传说,化为一项以祭祀蚂为主要活动的节日,千百年来在红水河畔的东兰壮族地区传承下来。

每到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地去田野找青蛙。人们在青蛙惯于冬眠的地方寻找,翻石头、拨草丛,满怀着希望。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福的人,被誉为雷婆的女婿,成为众人崇拜的蚂节首领。然后,人们点燃7响地炮,声震天空,以向雷婆报告人间祭蚂的喜讯。人们簇拥着,将这只青蛙接回村,放进宝棺,再放入花楼,然后人们在鞭炮声声和铜鼓咚咚中,又簇拥着花楼去蚂亭。(www.chuimin.cn)

从正月初一直至正月底,白天孩子们抬着青蛙游村,到每家每户贺喜,在它家门前唱几句古老的蚂歌:“呼——呀,鹞莫飞,鸦莫叫,蚂姑娘到,来把新喜报。”并对主家唱道:“养鸡变金凤,金凤下彩蛋。养狗成猎犬,猎肉来当餐。养牛生龙角,麒麟满牛拦。养马变骏马,员外配金鞍。主家手儿巧,摸土变银钱。”这首古老的充满喜气吉祥的蚂歌,唱得主家眉开眼笑,他们给“蚂姑娘”送上米或钱、彩蛋、糍粑、肉粽等年节礼物,每天的游村至日落方告结束。各家各户送的钱为百家钱,米为百家米,钱留作节日聚餐的开销,米则分给小孩,保佑孩子快快长大。晚上在蚂亭下,人们敲铜鼓、打大鼓,跳起蚂舞、铜鼓舞,气氛极为热烈,以示为蚂守灵。是夜,还是赛歌传歌的好时机,从这里走出了一代代的歌师和民歌手

守灵、游村进行25个昼夜,蚂节便进入了高潮。吉时一到,人们在蚂郎的带领下,抬着花楼到下葬青蛙的地方,人们肃穆庄严静候长者打开去年埋葬的青蛙宝棺。这时春寒料峭,甚至春雨淅沥,但谁也不离开。宝棺打开后,如果青蛙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着今年年成好,全场顿时铜鼓齐鸣,欢呼声不绝于耳。此时鸣炮21响举行新青蛙的下葬仪式。如果青蛙骨呈灰色或黑色,便是干旱或是有灾。于是,村民们就烧香祈求蚂上天为人们讲好话,表示虔诚的期望。葬完青蛙,男女老少唱起欢歌,送蚂上天。在这蚂节的最后一夜,人们围着熊熊篝火歌舞谈笑、说古论今,歌台处处,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