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人们将端午节称作福州民间的“卫生节”。端午佳节祭五帝端午习俗,全国兼蜀隻[1]地方无一定是蜀样。五帝牺牲其日子就是五月初五,故此福州端午节祭供其是五帝。董平章《榕城端午竹枝词》自注:“俗供瘟神曰五帝,每岁夏五,纸糊巨舟,送水滨焚之,谓之‘出海’。”注释[1]兼蜀隻:每一个[2]旧底底:很久很久以前[3]裡:入[4]伓肯:不让[5]掏:拿[6]歠落:喝下[7]伊各侬:他们端午祭供的是五灵公,俗称“祭五帝”......
2023-09-28
红水河畔的正月天,夹岸的峰峦都回响着古老的蚂歌,村村寨寨都沉浸在喜庆的铜鼓声中。这是巴马东兰的壮族人民欢度青蛙节的歌声、鼓声。
蚂,是青蛙的俗名。相传它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她让天上落雨,天就不会出太阳。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为母亲去世而痛苦不堪。忽听得屋外青蛙“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因而心情更加烦躁,于是他就用热水朝青蛙浇去,结果将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没想到,自此人间大祸临头。有民谣为证:“蚂不叫了,大祸就来临,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人间遭大旱,遍地哭当歌,禾苗干枯死,人畜尸满坡。鱼上树找水,鸟下河造窝,龙王喊口渴,天下遍哀歌”。这场大祸把东林吓苦了,他就去问神祖布洛陀和神婆姆洛甲。神祖、神婆告诉他,应向蛙天女赔礼道歉。东林领了神的旨意,赶紧在大年初一敲铜鼓,请蛙天女回村过年,请青蛙坐上大花轿,全家陪青蛙过新年,游村30天,欢乐30天。又请千人来送葬,又请万人唱比欢。”这个古老的传说,化为一项以祭祀蚂为主要活动的节日,千百年来在红水河畔的东兰壮族地区传承下来。
每到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地去田野找青蛙。人们在青蛙惯于冬眠的地方寻找,翻石头、拨草丛,满怀着希望。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福的人,被誉为雷婆的女婿,成为众人崇拜的蚂节首领。然后,人们点燃7响地炮,声震天空,以向雷婆报告人间祭蚂的喜讯。人们簇拥着,将这只青蛙接回村,放进宝棺,再放入花楼,然后人们在鞭炮声声和铜鼓咚咚中,又簇拥着花楼去蚂亭。(www.chuimin.cn)
从正月初一直至正月底,白天孩子们抬着青蛙游村,到每家每户贺喜,在它家门前唱几句古老的蚂歌:“呼——呀,鹞莫飞,鸦莫叫,蚂姑娘到,来把新喜报。”并对主家唱道:“养鸡变金凤,金凤下彩蛋。养狗成猎犬,猎肉来当餐。养牛生龙角,麒麟满牛拦。养马变骏马,员外配金鞍。主家手儿巧,摸土变银钱。”这首古老的充满喜气吉祥的蚂歌,唱得主家眉开眼笑,他们给“蚂姑娘”送上米或钱、彩蛋、糍粑、肉粽等年节礼物,每天的游村至日落方告结束。各家各户送的钱为百家钱,米为百家米,钱留作节日聚餐的开销,米则分给小孩,保佑孩子快快长大。晚上在蚂亭下,人们敲铜鼓、打大鼓,跳起蚂舞、铜鼓舞,气氛极为热烈,以示为蚂守灵。是夜,还是赛歌传歌的好时机,从这里走出了一代代的歌师和民歌手。
守灵、游村进行25个昼夜,蚂节便进入了高潮。吉时一到,人们在蚂郎的带领下,抬着花楼到下葬青蛙的地方,人们肃穆庄严静候长者打开去年埋葬的青蛙宝棺。这时春寒料峭,甚至春雨淅沥,但谁也不离开。宝棺打开后,如果青蛙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着今年年成好,全场顿时铜鼓齐鸣,欢呼声不绝于耳。此时鸣炮21响举行新青蛙的下葬仪式。如果青蛙骨呈灰色或黑色,便是干旱或是有灾。于是,村民们就烧香祈求蚂上天为人们讲好话,表示虔诚的期望。葬完青蛙,男女老少唱起欢歌,送蚂上天。在这蚂节的最后一夜,人们围着熊熊篝火歌舞谈笑、说古论今,歌台处处,通宵达旦。
有关八桂山寨的民俗与旅游(上)的文章
故此,人们将端午节称作福州民间的“卫生节”。端午佳节祭五帝端午习俗,全国兼蜀隻[1]地方无一定是蜀样。五帝牺牲其日子就是五月初五,故此福州端午节祭供其是五帝。董平章《榕城端午竹枝词》自注:“俗供瘟神曰五帝,每岁夏五,纸糊巨舟,送水滨焚之,谓之‘出海’。”注释[1]兼蜀隻:每一个[2]旧底底:很久很久以前[3]裡:入[4]伓肯:不让[5]掏:拿[6]歠落:喝下[7]伊各侬:他们端午祭供的是五灵公,俗称“祭五帝”......
2023-09-28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2]中元节是敬祖祭宗的重要节日。毛边纸上印着各式各样的衣、裤等保暖物品和生活用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叫中元节。“中元,具酒馔,献祭祖先,焚楮陌,俗谓之‘烧纸衣节’。”中元节是敬祖祭宗其尽要紧节日。俗话讲“六月初一搁劳[1]天,七月十五大半年”。七月十五诸娘囡转外家烧纸衣。七月十五,女儿回娘家烧纸衣,办礼祭祖。......
2023-09-28
壮族民间工艺品,五彩缤纷、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壮锦、壮族垫肩、壮族儿帽、壮族绣品、壮族花鞋、壮族银饰等。壮锦是壮族的传统编织工艺品。壮锦有民族特点,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赞誉。关于壮锦的配色,壮族民间谚语云:“红配绿,不能俗,深地亮花好看,浅地暗花也不丑。”壮族银饰为金属工艺品,有银梳、银替、银锡、耳环、项圈、项链、胸排、脚环、戒指等。......
2023-11-05
育儿是人生大事,又是一个民族繁衍的大事,所以育儿显得非常重要。壮族的育儿习俗奇特,在民族礼仪文化中独放异彩。壮族的育儿习俗,在婴儿降世前便开始了。古代壮族人信奉的司生育女神是花王神——姆六甲。这个习俗现在仍有遗存。有些地方,在孩子降生的第三天,有置办三朝酒的习俗。背带是壮族的布贴刺绣工艺品。在壮族的歌墟中,有一处歌墟叫花炮歌墟。......
2023-11-05
小寒养生此时进入流感多发季节,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用流动水洗手,肥皂灭菌,再和孩子拥抱问好。小寒节后,日常可炖羊肉汤、熬白肉、肥鸡大鸭子,红烧大白鹅,多补充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御严寒。每年1月5日左右,时交小寒,小寒在大雪、冬至之后,表示一年最寒冷的日子来了。小寒文化和习俗二十四番花信风起小寒,终至谷雨,合八气,得四个月,二十四候,每候以一种花的开花日期对应。......
2023-07-03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多在4月4日或5日。清明不仅表示节令物候变化,又是民间扫墓祭祖的节日,称清明节。清明节物菠菠粿清明是廿四节气其第五隻节气,着四月四号或五号。遘尾各侬将“寒食节”捵后蜀日共清明节合啰。后来人们将“寒食节”推后一天与清明节合并了。清明日人们上山扫墓,带几块蔢蔢粿,不举烟便冷着吃,纸钱压而不烧,既环保又防火,值得提倡。......
2023-09-28
壮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因地制宜,按照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本民族文化为核心,构筑出独特的民族聚落景观。本书选取桂北地区壮族传统、侗族和瑶族村寨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桂北民族地区景观营建与文化保护的策略和路径。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村寨在龙胜、融水、恭城、金秀等地均有分布。本书主要选取龙胜红瑶聚落为例展开研究。......
2023-10-18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146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三月三”歌节、“七月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节日集会展现了黔东南的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
2023-07-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