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人生大事,又是一个民族繁衍的大事,所以育儿显得非常重要。壮族的育儿习俗奇特,在民族礼仪文化中独放异彩。壮族的育儿习俗,在婴儿降世前便开始了。古代壮族人信奉的司生育女神是花王神——姆六甲。这个习俗现在仍有遗存。有些地方,在孩子降生的第三天,有置办三朝酒的习俗。背带是壮族的布贴刺绣工艺品。在壮族的歌墟中,有一处歌墟叫花炮歌墟。......
2023-11-05
花山,在当地壮语中称为岜莱,它位于广西宁明城北50里的明江东岸,距县城约25公里。山崖峭壁上用赭红色颜料绘有图像1800多幅,其中大小人像有1300多幅,还有兽类、鸟类、船形、刀剑、钟及铜鼓等图形。颜色历久不褪,崖壁画是用单色平涂画出来的减笔速写图案,造型更显古拙。整个花山崖画场面恢宏,气势粗犷雄伟,形象地体现了壮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祖先的足迹遍及岭西。西汉以前,壮族被称为西瓯、骆越,是岭南百粤部族的重要一支。汉代以来,壮族先后被称之为乌浒(西汉)、俚(东汉)、僚(三国)、俍(晋)、僮(宋)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为僮族。1965年,经周恩来总理提议,改称壮族。壮族是一个极富智慧和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花山崖壁画是左江崖壁画的代表作,其画面长221米、高40米。站在花山的绝壁下,翘首注目山崖,撞击心灵的便是那种壮族先民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创造的崖画,拙朴的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其中最大的崖画高约3米。画的是一个个朱红色巨人,他们骑着神兽,腰佩环首刀、手挥利剑,头上的羽翎仿佛带着风声。在这些酋长式的形象周围,画着许多或正面、或侧身,或擂铜鼓、或打铜锣的人像,他们双腿呈半蹲弓马式,双手弯时朝上,做蛙形舞姿,似在歌舞狂欢,场面热烈非凡。有专家学者认为,这些场面是在次庆丰收,欢庆胜利。有的场面如誓师出征,有的则具有宗教意义。花山崖壁画上所描绘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一是正面举起双臂、双膝微屈、张开两脚,显得豪迈无畏;一是女子动作,侧身屈肢、以臂平行向上伸出,身体线条柔和,长辫与人体构成一个整体形象。这些舞蹈动作体现了壮族人民纯朴的情感和他们的无畏精神。
关于花山崖壁画,有许多反映壮族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传说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描写了一个壮族青年反抗朝廷的斗争精神:一个想造反的壮族青年,名叫勐卡,他见皇帝昏庸,就想起来反对朝廷。苦于没有兵马,便在纸上画兵马。他画的兵马要经过100天方能变成真人真马,10天过去了,50天过去了,90天过去了,可到了第99天,只差1天就满100天的时候,勐卡的母亲把他装兵马的箱子打开了,他所画的兵马都飞了出来,这些兵马聚集在花山的岩洞里。他们惩治坏人,救济穷人,赢得了穷人的爱戴;那些被他们惩治过的坏蛋却怀恨在心,密告皇帝。皇帝认为那些兵马是勐卡的造反队伍,便派大批人马前来围剿。因敌众我寡,勐卡的兵马全部壮烈牺牲。如果满了100天,或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了。这个悲壮的故事,在花山壁画附近的地区广为流传。(www.chuimin.cn)
花山壁画的制作年代始于何时,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考察过程中有人从花山崖洞中获得了两根当年搭架作画用的木桩,并剥离出崖画的钟乳石覆盖物,经碳十四测定,木桩乃是2680年前的遗物,钟乳石覆盖物约有2000年至4000年的历史。这一测定结果时间跨度大大,若取中间值,即为3000年。就连壁画上的环首刀,也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然而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崖壁画仍清晰可辨,真可谓是一个奇迹。
像花山崖画这样的崖壁画,在左江流域的龙州、崇左、扶绥、大新等县,已经发现有84个地点,183处,287个画组,绵延200多公里,它们共同组成为左江崖壁画群。这颗广西壮族古代艺术的璀璨明珠,不仅是我同现存最大的崖壁画群,在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它是壮族珍贵的历史遗产。
有关八桂山寨的民俗与旅游(上)的文章
育儿是人生大事,又是一个民族繁衍的大事,所以育儿显得非常重要。壮族的育儿习俗奇特,在民族礼仪文化中独放异彩。壮族的育儿习俗,在婴儿降世前便开始了。古代壮族人信奉的司生育女神是花王神——姆六甲。这个习俗现在仍有遗存。有些地方,在孩子降生的第三天,有置办三朝酒的习俗。背带是壮族的布贴刺绣工艺品。在壮族的歌墟中,有一处歌墟叫花炮歌墟。......
2023-11-05
师公戏,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也是广西流行最广泛的剧种之一。在桂中、桂南的乡村集镇,都有民间师公戏剧团活动的身影。师公戏源于傩祭古俗。这种反映生产、生活,表现人民勤劳智慧的师公戏,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在桂南民间盛行的“跳岭头”,也是师公戏的一种。早期的师公戏,“跳师”多是在民俗活动中表演。如今,师公戏已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新的形象从草坪走上了舞台,放出时代的异彩。......
2023-11-05
歌墟是歌的海洋,也是壮家衣饰的“展览馆”。壮族姑娘极善刺绣,她们用五彩丝线刺绣花边、头巾、衣裙,并把这些花边镶在衣襟边、袖口、下摆,使朴素的衣服光彩照人。在南疆边隆那坡县,有一支被称为“黑衣壮”的壮族分支。壮族姑娘还借衣怖展现自己的手艺。壮家男子的衣饰一般为黑色唐装,体现了壮族祖先以黑为美的审美观。壮家的饮食礼俗重礼好客是壮族的民族风尚。......
2023-11-05
壮族的干栏建筑——木楼,多见于桂北、桂西、桂南等较偏远的山区,一般以木料为主要建筑材朴。侗族村寨的鼓楼亦属于栏建筑,但居室安排与壮族的有所不同。爬楼的习俗为茶山瑶的干栏建筑增加了知名度。干栏建筑以穿个式为主,各族工匠都按传统的工艺选料、用料,并以自己的智慧建设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于栏建筑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2023-11-05
南宁市辖区、兴宾区、靖西市、贵港市辖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宜州区、平果市、横州市、天等县、柳江区的壮族人口均在40万以上。靖西市的壮族人口所占比例最高,超过9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调查识别,并尊重各种自称的人们意愿,统一称为“僮族”。1965年10月12日,正式将“僮族”称为“壮族”。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通过了壮文方案,并批准在壮族地区推行。......
2023-11-23
圆明园是我国皇家宫苑园林的典范,是园苑与宫廷的完满结合。圆明园以水景取胜,既有广阔平静的湖面,又有狭窄湍急的溪流。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这是因为园中有许多相对独立且有特定意境的小园林,它们变化多姿,各有其趣。可以说,圆明园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圆明园不仅是一座皇家的大园林,还是一座综合性的艺术宝库,一座宏大的博物馆。......
2023-10-20
蚂,是青蛙的俗名。这个古老的传说,化为一项以祭祀蚂为主要活动的节日,千百年来在红水河畔的东兰壮族地区传承下来。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福的人,被誉为雷婆的女婿,成为众人崇拜的蚂节首领。然后,人们点燃7响地炮,声震天空,以向雷婆报告人间祭蚂的喜讯。守灵、游村进行25个昼夜,蚂节便进入了高潮。此时鸣炮21响举行新青蛙的下葬仪式。葬完青蛙,男女老少唱起欢歌,送蚂上天。......
2023-11-05
壮族民间工艺品,五彩缤纷、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壮锦、壮族垫肩、壮族儿帽、壮族绣品、壮族花鞋、壮族银饰等。壮锦是壮族的传统编织工艺品。壮锦有民族特点,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赞誉。关于壮锦的配色,壮族民间谚语云:“红配绿,不能俗,深地亮花好看,浅地暗花也不丑。”壮族银饰为金属工艺品,有银梳、银替、银锡、耳环、项圈、项链、胸排、脚环、戒指等。......
2023-1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