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有偿新闻现象:新闻伦理与法规分析

有偿新闻现象:新闻伦理与法规分析

【摘要】:第三条规定新闻工作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和企业开业、产品上市以及其他庆典活动,不得索取和接受各种形式的礼金。第八条规定新闻采编人员要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的规定。

一、有偿新闻是什么

1.有偿新闻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提到新闻机构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取一定费用的新闻。一些新闻机构为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或赚钱,以及其他目的,按占用版面大小(报纸)、播出时间长短和录制费用(广播、电视)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费。

黄瑚提出,有偿新闻就是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活动。[1]

2.红包

红包,亦称封红包,是将金钱放置在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小礼物。封红包是中国传统习俗。最常见的是在各种喜庆场合,例如在春节婚礼、生辰等场合送金钱作为礼物时都会使用。封红包亦成为惯常使用的贪污手法。行贿一方给予对方红包,以作为某种服务的报酬。[2]

3.封口费

煤矿事故是近年来中国安全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而煤矿事故背后大多隐藏着深层次的矛盾,甚至存在官媒勾结、监管不力、官员参股等问题。因此,瞒报、缓报、少报煤矿事故就成了许多煤老板自保的常用手段。此时,媒体的作用表现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舆论的积极监督,不能保证群众畅通举报,一些事故的真相可能永远不能揭开。正因为此,煤矿防记者之严甚于防火防爆。“封口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贿赂手段。一般来讲,“封口费”都是矿主的主动行为。但也不排除个别媒体从业人员主动索取或敲诈勒索,甚至出现了假冒记者之名领取“封口费”的现象。“封口费”和我们平常的“车马费”“红包”等本质上都是一种贿赂,有的是贿赂记者“上天言好事”,有的是贿赂记者少管闲事,免开君口。[3]

二、我国禁止有偿新闻的相关规定

1.《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四条第三款指出,新闻工作者应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利用新闻报道发泄私愤,不以任何名义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不向采访报道对象提出工作以外的要求。

2.1997年《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

第一条规定新闻单位采集、编辑、发表新闻,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采访报道对象索要钱物,不得接受采访报道对象以任何名义提供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

第三条规定新闻工作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和企业开业、产品上市以及其他庆典活动,不得索取和接受各种形式的礼金。

第八条规定新闻报道与广告必须严格区别,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为企业或产品做广告。凡收取费用的专版、专刊、专页、专栏、节目等,均属广告,必须有广告标识,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

第十条规定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必须严格分开。新闻单位应由专职人员从事广告等经营业务,不得向编采部门下达经营创收任务。记者、编辑不得从事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

3.2005年《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规定新闻采编人员要杜绝各种有偿新闻活动。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利用采编报道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接受可能影响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宴请和馈赠,不得向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和其他利益,不得从事与职业有关的有偿中介活动。

第八条规定新闻采编人员要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的规定。不得以记者、编辑、审稿人、制片人、主持人、播音员等身份拉广告,不得以新闻报道换取广告,不得以变相新闻形式刊播广告内容,不得为经营牟利操纵新闻报道。新闻采编人员不得以订阅报刊为条件进行新闻报道,不得直接要求被采访报道单位或个人订阅报刊,更不得以批评曝光为由强迫被采访报道单位或个人订阅报刊、投放广告或提供赞助。(www.chuimin.cn)

4.2012年广电总局《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活动的通知》中的相关内容

该专项行动治理的不良现象包括:新闻采编人员利用采访活动牟取利益,或接受采访对象、单位、利益相关方和公关公司“红包”;新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假冒新闻机构和采编人员开展“新闻采访”活动,利用“新闻采访”活动敲诈勒索。

三、部分媒体和通讯社的相关规定

1.中国《羊城晚报杜绝新闻敲诈、防止虚假新闻工作守则》

记者不得搞谋私,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和新闻敲诈,不得以任何名义向被采访对象索要钱物或牟取其他私利。

2.英国路透社

禁止接受由消息来源或关系户提供的任何礼物、服务或利益(无论是现金还是其他种类)。如果一些有价值的礼物难以拒绝,那么它应交给记者的主管,并捐给适当的慈善团体。

3.英国BBC《制作人指南》

任何人都不得从任何组织或个人接受给予自己或家人、朋友的私利,如物品、折扣、服务、现金、赠品,或者正常业务范围以外的娱乐,只要该人有可能代表BBC与这些组织或个人进行业务活动。

4.美国《纽约时报》

当时报的代表接受消息来源的招待(包括政府官员)或旅行去采访他们时,时报支付费用。职员不应参加由新闻人物定期为新闻界提供的早餐午餐,除非时报为职员支付餐费。职员不可以接受免费或打折的交通和住宿,除非在我们选择的余地很小或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5.美国《华盛顿邮报》

不接受消息来源的礼物,也不接受免费旅行。既不寻求也不接受也许是因报社所拥有的地位而提供的优待。禁止接受任何不对公众免费的比赛项目的免费入场券,唯一例外的是记者专席。无论何时只要可能,采访应为那些座位付费。

6.美联社

职员应该礼貌地拒绝和归还来自消息来源、公关代理、公司和其他企图鼓励或影响美联社新闻报道或业务者的礼物。我们可以接受价值不超过25美元的小饰物(帽子或被子)。

7.美国CBS

员工不得接受有可能妨碍新闻工作者角色或造成此种印象的任何公开的和隐藏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