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新闻语境下,这些规律应适应新的表现形式。新闻活动因人的存在而存在,离开了人这个因素,新闻传播活动就丧失了意义。一方面,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是人类及其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对象也是人。人是新闻存在的理由,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与人密切相关的事业。相较于大众传媒时代,在融合新闻背景下,互动式的传受关系取代了单向的传受关系,新闻活动更需要尊重受众的价值、人格以及他们的需求。......
2023-11-05
一、隐性采访的适用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闻采访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前提。隐性采访的运用需要更加谨慎,不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上,避免无意触犯法律。在涉及国家机密、未成年人、商业机密等方面,必须遵守相关规定。
2.减少道德伤害原则
隐性采访方式是一种正当性很弱的利用欺骗获取信息的采访方式,记者在使用时应遵守职业道德,尽可能地减少对当事人的道德伤害。
3.公共利益原则
隐性采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维护公共利益。这是媒体和记者采用这种采访手段的标准,也是隐性采访在伦理上和法律上合理使用的辩驳理由。
4.最后选择原则
最后选择原则,又称为别无他法原则,即指在通过公开采访等正当采访方式无法获得真实信息,只有采用隐性采访才能获得真实信息实现采访目的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该方式。
5.暗访和明访相结合原则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尽量采用明访的方式。同时可以将明访和暗访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和平衡,以达到最佳的报道效果。暗访得到的信息在使用中要谨慎。(www.chuimin.cn)
二、隐性采访适用边界的一些规定和观点
1.陈力丹:“暗访是应该做的行为”
根据对国内法学、传播学、文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名学者的一次访谈,有鉴于调查性报道中暗访偷拍的记者,多数学者认同有限制地运用电视暗访手段。如果一个记者在没有考虑其他替代方法之前便使用暗访手段,他就很可能伤害公众对其工作或对整个新闻事业的信任。因此,使用暗访方式的新闻主题,必须针对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问题。
2.徐迅:运用这种方式仅限于针对公务人员、公共事务、公共场所,这三者缺一不可
现在不少人普遍认为舆论监督的重点是那些被称为“公仆”的人物、“窗户”行业和大企业。对于普通百姓的言行,大可不必运用尖端技术和器材去偷拍偷录;即使对那些名人、明星之类的公众人物,媒体也不必过于苛求,因为他们的行为往往不一定会对社会公众的行为有多大的影响。
3.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职业标准中的规定
对“偷拍”我们慎之又慎,除非调查危害公共利益的重大隐情而又别无他法,且经制片人同意,否则我们绝不采用任何涉嫌欺骗、侵权的拍摄方式。
4.美国《华盛顿邮报》中关于记者隐匿身份的规定
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记者不能虚假地呈现自己的身份。他们不能把自己假扮成警察、医生或其他除记者之外的身份。
有关融合新闻报道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分析的文章
在融合新闻语境下,这些规律应适应新的表现形式。新闻活动因人的存在而存在,离开了人这个因素,新闻传播活动就丧失了意义。一方面,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是人类及其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对象也是人。人是新闻存在的理由,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与人密切相关的事业。相较于大众传媒时代,在融合新闻背景下,互动式的传受关系取代了单向的传受关系,新闻活动更需要尊重受众的价值、人格以及他们的需求。......
2023-11-05
公正,是指新闻报道应秉持公平、平等的态度。新闻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这也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这些公民新闻工作者不仅为新闻报道提供内容,也是公众的耳目。虽然公民新闻工作者往往对某个特定的公共政策、倡议或问题具有强烈兴趣,并且乐意就该问题撰写极具深度的报道或者发布极具深度的博客,但对总体的情况却未必了解。......
2023-11-05
2014年12月5日,某省召开一场大型高新技术展览会,国内多家重量级研究机构参展。周某个性开朗,擅长交往,顺利完成了对几家参展单位的采访。B研究所相关人员商量后决定,由高级工程师曹某接受采访。周某拿出录音笔,以问答方式进行采访。采访结束后,周某还拍摄了曹某站在展台前的照片,拟用于专访稿配图。周某根据职业习惯,尽量保留采访原样,删除了部分自认为敏感的内容,形成了访谈稿,但保留了曹某透露的机密级信息。......
2023-11-05
因此在此环节,编辑应将报道目的、公共利益、社会舆论作为衡量处理影像方式的依据,对于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预防。《民法总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2023-11-05
在我国,“伦”指的是人伦、伦常,“理”指的是纹理、道理,“伦理”意为人际关系规范的原则。不过道德相对主义的哲学则与道德普遍原则对立,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不存在普遍的道德原则。调节功能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利益最大化。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2023-11-05
第四条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十二条 没有证据表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明知侵权事实存在的,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接到著作权人通知后,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的,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2023-11-05
依据有偿新闻接受贿赂的主客观原因和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一般表现为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和新闻敲诈几类。软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广告。新闻媒体或新闻工作者收受贿赂,以新闻之名行宣传和营销之实,使软文的出现披上了新闻的外衣。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上,软文与新闻的界限逐渐消解,普通网民难以辨识其区别。这是有偿不闻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
2023-11-05
相关推荐